-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5章-2-康普顿效应
3.实验结论—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占据整个原子的极小一部分空间,而电子带负电,绕着原子核转动,如同行星绕太阳转动一样。 * * * 康普顿(1892-1962年):美国物理学家,与1920年发现康普顿效应。 §15-3 康普顿效应 普朗克 黑体辐射 爱因斯坦 光电效应实质: ―― 普朗克常数 光电效应 频率为 的谐振子辐射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 的整数倍,即 -能量子 一束光是由光量子流组成。频率为 的光辐射,其光量子的能量为: 动量: 一.康普顿散射的实验规律 1920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观察X射线被物质散射时,发现散射光中不仅有与入射光相同的波长成分,更有波长大于入射光波长的成分。 §15-3 康普顿效应 X射线源 探测器 二. 实验结果 (相对强度) (波长) 1.在散射角大于零时,出现波长变长的成分。 2.波长的改变量λ-λ0随散射角θ的增加而增加, 且新谱线的相对强度也增大。 4. 原子量越小的物质,康普顿效应越显著。 3. λ-λ0与散射物质、原波长 ?0均无关。 吴有训 (1897-1977) 经典电磁理论预言,散射辐射具有和入射辐射相同的频率, 三.经典理论的困难 无法解释波长变化. 四.光量子假说对康普顿效应的成功解释 1.康普顿效应的实质:光子与散射物中的自由电子和束缚电子发生碰撞。 光子 电子 电子 光子 较轻原子外层电子电离能:几个eV, 电子热运动能量:约10-2eV X 射线散射的简化模型: 单个光子与单个静止的自由电子发生弹性碰撞。 ——可近似为静止电子. ——可近似为近自由电子. 电子反冲速度很大,需用相对论力学来处理. 入射光子( X 射线或 射线)能量大 : (1)物理模型 范围为: (2)理论分析 能量守恒 动量守恒 (1) —— 波长的改变与散射角的关系: (2) (2)-(1) 得: 康普顿波长 康普顿公式 (3)结论 波长的改变量 ?? 仅与散射角θ有关,散射角θ 越大, ?? 也越大。 散射光子能量减小 光子与内层束缚电子碰撞时, 问题:为什么在可见光的散射实验中我们没有看到康普顿效应呢? 若 则 ,可见光观察不到康普顿效应. 3. 康普顿效应意义: 支持了光子理论,验证了光子具有动量; 证实了狭义相对论力学的正确性 ; 证实了微观世界中的能量、动量守恒定律. 2. 光量子假说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 (2)光子与束缚电子发生碰撞,无能量损失,散射光波长不变。 (1)光子与自由电子发生碰撞,光子因一部分能量传给自由电子而产生能量损失,使得散射光频率变小,波长变大。 解:(1) 例1 波长 的X射线与静止的自由电子作弹性碰撞, 在与入射角成 角的方向上观察, 问 (2)反冲电子得到多少动能? (1)散射波长的改变量 为多少? (3)在碰撞中,光子的能量损失了多少? (2) 反冲电子的动能 (3) 光子损失的能量=反冲电子的动能 例2. 在康普顿效应中,入射光的波长为3×10-3 nm,反冲电子的速度为光速的60%,求散射光的波长和散射角。 解: 能量守恒: 例3. 波长为 ?0 = 0.020 nm 的 X 射线与自由电子发生碰撞,若从与入射角成90°角的方向观察散射线。求:(1)散射线的波长;(2)反冲电子的动能; (3)反冲电子的动量。 解 连续光谱 线状光谱 太阳光谱 钠的吸收光谱 Na H Hg Cu 原子光谱——线状谱 §15-4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紫外区 可见光区 红外区 红外区 656.3 486.1 434.0 410.2 巴尔末发现: 里德伯改写: 里德伯常数 实验值 波数: §15-4-1 氢原子光谱 赖曼系 巴尔末线系 帕邢系 布拉开系 巴尔末系 可见光 莱曼系 紫外 帕邢系 布拉开系 普丰德系 红外 赖曼系 巴尔末线系 帕邢系 布拉开系 广义的巴尔末公式: (氢原子光谱的其它线系) 结论:谱线的波数可以表示为两个光谱项之差。 光谱项: 1897年 J.J.汤姆孙发现电子 1903年,汤姆孙提出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 15-4-2 原子的经典模型 - - - - - - 整个原子呈胶冻状的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于球体上,而电子镶嵌在原子球内,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并发射同频率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09石油化工行业检修工程动工预算定额说明.docx
- YB∕T6294-2024 锌铝合金镀层弹簧钢丝(报批稿).pdf VIP
- TSGZ6001—201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正文.pdf VIP
-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pdf VIP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初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西藏高考理综真题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VIP
- 超市经营服务方案.docx VIP
- 腐蚀数据与选材手册-校对版.xls VIP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卷-《金色的鱼钩》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