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血证论.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血证论

《血证论》是唐宗海(容川)总结了前人和自己治疗血证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而写成的一部治疗血证的专著。条理清晰,论述精辟。 一、对气血关系的阐述 人身气血,各具阴阳之性,互为其根,以维持形体的健康,气血失调,则阴阳不和诸病蜂起,所以他在论治血证之前,首先阐述气血的相互关系,以为辨治各种血证的基础。 1、气血的生成 他认为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阴阳二气的不断运行所形成的,阴阳就是水火,而水火又是化生气血之源,如他说:“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即化气,火即化血。”他这里所说的水是指肾和膀胱之水,因二者与丹田同处脐下,为一身水精归宿之地。但此水不能自化为气,犹须赖肺吸入天阳之气引心火下交丹田,蒸发水脏水腑,始能化生元气、卫气。所以他既说:“水能化气”,又说“人身之气,生于脐下丹田气海之中。”气若不足,水津就不能上腾下输,营溉全身;水若停蓄不化,气也就郁滞不畅,不能温煦百骸。他把这一关系概括为“气生于水,即能化水;水化于气,亦能病气。”他所说的“火”主要指心火,心火是人体一切热力之源。他认为肢体之所以能温暖,机能只所以能活动,都是以靠热力的作用。脾胃在这种热力的推动下,才能分化和吸收水谷精华,再经心的火化作用而变生血液。然而火不亢盛,固能生血,若心火太盛,不但不生,反能耗血。所以他又把这一情况概括为“火者,心之所主,化生血液以濡周身”和“火化太过,反失其化。”这说明气是生于肾水,血是生于心火。心火下降肾水才能化气;肾阳上升,水谷才能蒸腐,心火才能化血。这样心肾二脏,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互相生化,运动不惜,才能使人体气血生成无已。同时他又认为心肾升降的枢纽在于脾。他说:“血生于心火,而下藏于肝,气生于肾水而上主与肺,其间运上下者,脾也。”他的这一认识 和《脾胃论》中脾胃为升降枢纽的论点略同,但前者重点在于阐发内伤,故偏重脾阳升发方面;后者重点在于论述血证,则兼顾到脾阴的滋降方面这又是彼此不同之处。 2、气血的作用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活机能的主要物质,二者互相为用,气离开血或血离开气,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如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统率;而气的宁谧温煦,又依靠血的濡润。血液运行不 息,才能敷布营养于全身各部;阳气宁谧,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假使血不运行,便是瘀血;气不静谧,便成燥气或浮气。淤血和燥气、浮气都是病气。所以气盛或气乱时,可迫血妄行,血瘀或血滞时,也可以使气郁遏。这说明气的盛衰能影响血,而血的淤阻也能影响气。如他说:“运血者即是气,守气者即是血。气为阳,气盛即为火盛;血为阴,血虚即是水虚。”又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由此可见,气血的相互影响,和则俱和,病则俱病,二者只能相得,不能相失。 二、血证的病理变化 气血二者关系密切,因而血证的发生,往往和气的变化分不开,气的变化情况不同,故影响血证的病变也就有所不同。 1、气逆或气盛所形成的血证 气逆所形成的血证,一般多以上穷溢出,如吐血、咳血、咯血等皆是。病虽同属气逆,但其中又有不同之处。 (1)吐血:吐血来自胃经,因阳明协冲脉之气逆而不降,故治吐血以调胃平冲降气为主,他说:“冲为血海,其脉丽于阳明,……治阳明即治冲也。阴阳之气,下行为顺,今乃吐逆,失其下行之令,急调其胃,使气顺吐止,则血不致奔脱矣。” (2)咳血:咳血属肺气上逆,但又有虚实之分。实证为外邪郁遏肺气,久而化火灼肺,肺络受伤,使人气逆而咳血。虚证属肺中津液不足,阴虚则生火,火邪熏肺,亦使人气逆喘咳而血溢。证情虽有虚实不同,但肺气不能清肃下降则一,所以他说:“肺为娇脏,无论外感内伤,但一伤其津液,则阴虚火动,肺金被刑,金失清肃下降之令,其气上逆,嗽痰咳血。” (3)咯血:咯血是肾阳不化膀胱之水,水即上泛为痰。膀胱血同居下焦,虚火上升,扰动血室之血,使淤血随火上逆而出,是水病连累胞血所发之病。故应归属于肾。所以他说:“所谓咯血出于肾者,乃肾气不化于膀胱,水沸为痰,而惹动胞血之谓也。” 此外,如鼻衄、耳衄、眼衄、齿衄等证,都属于气逆之范围。气逆所导致的上窍溢血,除小部分属于气虚不能摄血以外,大多属于气盛有余之证“气有余便是火”,火盛则迫血妄行。他认为这种病的形成,主要是阳气郁闭的结果,如他说:“春夏阳气,本应开发,若一郁闭,则邪气壅而为衄。” 2、脾虚不能统摄的血证 ⑴升降失调:人体的正常活动,必须是清阳上升,浊阴下降,血气才能正常的循行不息,而主宰这清浊升降的枢纽则在于脾。他说:“其(脾)气上输心肺,下达肝肾,外灌溉四旁,充溢肌肉,所谓居中央畅四方者如是;血即随气运行不息,所谓脾统血者亦即如是……脾能统血,则血循经而不妄行。”假若脾气虚损,形成“清气遏而不升,浊气逆而不降”的局面,血液就会上溢或下渗而变生各种出血病证。 ⑵元气不摄:气为血帅,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