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诗学现量说之成因及其理论意义.docVIP

王夫之诗学现量说之成因及其理论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夫之诗学现量说之成因及其理论意义

王夫之诗学“现量说”之成因及其理论意义 中文 王夫之(1619—1692),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一位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承前启后并有重要创造性贡献的文学理论家。其文学评论著作主要有后来被合编为《姜斋诗话》的《诗绎》、《夕堂永日绪论》、《南窗漫记》以及《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诗广传》、《楚辞通释》等。另外,其某些诗词作品序言及不少哲学、史学著作中,也有零散之语。 “现量说”作为王夫之诗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首先由叶朗和萧驰分别在《中国美学史大纲》和《中国诗歌美学》有关章节中提出。此后,学术界对这一课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有人认为“现量说”是王夫之诗歌创作心理的美学思想。又有人认为,王夫之的“现量说”纠正和改造了中国传统艺术直觉诗论中的缺陷,从艺术的角度看到了中国古诗在艺术思维上具有直观顿悟的特性。不过未见有学者对王夫之把“现量”一词引入其诗学体系的原因做出分析。本文打算从其所处历史环境来分析王夫之提出“现量说”之成因:对王夫之所处时代中受西学影响之风气作统计分析,继而找出他在此时代大环境之下受西学影响之例证,由此证明王夫之援引相宗“现量”入其诗学体系是对时代学风的回应,亦是在“中西化合”的时代背景下所做出的潜在诗学回应。本论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对王夫之诗学思想作简要介绍,并对其“现量说”研究之现状作历史性回顾和总结,由此说明本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第二、三、四章,为论文正文部分,分别就论文中心议题展开论证。第二章先就古因明学之“现量”概念做历史语境分析,从唯识在近代再度兴起的缘由提出王夫之研究相宗是基于相同之原因。第三章再从当时时代背景入手,对有明一代影响甚广的《沧浪诗话》做比较研究由此证明王夫之思想亦是受到了西学之影响。第四章从现量说入手,将其置于夫之诗学体系并为其定位,继而援用该说,力图开掘西学对夫之诗学的潜在影响及王夫之在“中西化合”之时代背景下对此所作出的潜在诗学回应。第五章为论文结论部分。 总之,本文运用当代王夫之诗学研究成果,结合其时代背景,观察在中西文化碰撞过程中中国传统诗学思想对此所作出的曲折回应,并与对明朝诗学影响甚大的诗学文本作比较研究。相信通过对夫之诗学“现量说”的历史爬抉、理论阐发与比较研究,将能开掘西学对夫之诗学的潜在影响及船山在“中西化合”之时代背景下对此所作出的潜在诗学回应,并借以丰富我国诗学理论,为推进学科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学理基础。 译文 Wang Fuzhi (1619-1692), an outstanding thinker of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was also a literary theorist who made contributions to the Chinese history of poetics. His major works include ShiYi诗绎、XiTangYongRiXuLun夕堂永日绪论、NanChuangManJi南窗漫记, which were compiled into JiangZhaiShiHua姜斋诗话 later and 《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诗广传》、《楚辞通释》,etc. His comments are also found in many other works like prefaces to poem collections and philosophical and historical publications. Pratyaksapramana, or Intuitive Perception,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Wang’s poetics, was first discovered and discussed by Ye Lang and Xiao Chi in the relevant chapters of Gist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sthetics and Esthetics of Chinese Poems. Extensive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hereafter in academic circles. Some say Pratyaksapramana is an esthetic thinking in Wang’s poetic production. Others hold that the concept is a remedy for the defects of traditional poetics based on art-guided 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