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伯凡《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重点讲义
吴伯凡《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第一部分)
?(2013-11-29 19:15:59)
转载▼
it 分类:?读书笔记 网络——人们所触及的不是技术,而是一种以信息为标识的崭新生活方式。
面对全球信息化大潮,试图把思想的触角神向网络文化,用网络的范式谈论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思考网络。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视角。
《我的世界与我的窗口》(代序)
通过比尔盖茨为全人类虚拟的“窗口”,看和做各种事情,本来抽象平淡的生活就变得更加平淡抽象。
我发现我与这座城市,与电脑,与我正在写的这本书的关系,就如同一场凭一时兴趣陷入到其中但又难以摆脱的婚姻。
每当电脑这个虚拟的窗口使我头晕眼花时,我就抬起头,从我房间的窗口看一看窗外的景色。但我能看到的永远是一幢幢说不上是真实还是虚假,是美观还是丑陋的高楼。无论在一年当中的什么时候,我都无法从窗外的“景色”断定是什么季节。我就是生活在一个没有风景,没有季节变化的世界里。
前天早晨,我屋子里的暖气开始漏水了,这表明时令已是初冬。我在电脑面前虚拟性地走过了四季。现在我早已不知不觉地被囚禁在一个不知今夕何夕的地方,这个我通常称之为“家”的地方。我的生活世界就是这样一种“二难境地”——透过真实的窗口,我看到的是一个真真切切而又虚枉不实的世界;透过电脑这扇虚拟的窗口,我看到的是一个以假乱真但注定是假的世界。
“窗口”——监狱的窗口,电视的“窗口”、盖茨的“窗口”……还有昆德拉在《慢》中的“上帝的窗口”。哲学家们爱谈论“超越”,其实“超越”是人所共有的冲动,每个人每一天都已形形色色的方式寻求着“超越”,而各式各样的“窗口”就是他们进行“超越”的工具——通过这些“窗口”,你“越出”(至少是部分地或虚拟地)你所在的位置,你看到或进入到你所在的现实之外的另一个现实。
钱钟书《窗》中这样描述窗的功能: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
现代技术为我们把越来越多的东西逗引到屋子里,使我们“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技术为我们包办着一个被我们误以为是世界的世界,一个关于世界的幻觉,真实的世界就在这样的被包办中被一种看不见的屏障隔离开去,虽然它看起来近在眼前。
媒介——更广泛意义上的窗口,毕竟是媒介。它总是同时承担着消解隔膜和制造隔膜的双重功能。被高度媒介化了的社会令人想起了巨大的玻璃罩——一个大得无法再大的窗户,人在其中如同只有光明而没有前途的苍蝇,在一种严格框定的界域内自由地“超越”,或者当然地以为自己早已完全置身户外,无需超越。人们争相簇拥在城市和社会的中心地带,营造了愈演愈烈的狂欢场面,无暇想到,更无缘触及那一层坚实而又透明的没有瑕疵的玻璃。
十多年来流落在城市的边缘地带的生活,尤其是四五年来被电脑牢牢占据的经历,让我有缘触及到那一层厚厚的玻璃,然而除了透过这层玻璃瞻望、想象一下对我来说是咫尺天涯的世界之外,我又能做些什么呢?我无法知道这玻璃有多厚,也无法真切地想象玻璃外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就像鱼缸里的鱼无法得知鱼缸的厚度,无法想象鱼缸外的世界一样。我知道自己陷入到一种宿命性的无交往状态,知道自己不得不忍受置身其中的世界和我无法置其中的世界的双重放逐。
导言:数字时代的“海”
——浩瀚,深湛,时而动荡时而安宁……。
一种东西从科学或技术的角度上看是怎样构成的,与这种东西给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并非一码事。比如,光有七色,但我们的肉眼往往无法分辨。
拥有一台电脑,如同拥有一艘自己的航船,每一天,你都可以做一次足不出户的远航,轻松抵达你想到的海域或港口。
美国文化心理结构是怎样的?存在一种海——作为无所畏惧的冒险者的故乡或乐园的海。
电脑的发明最称得上“稀奇古怪的冒险事情”,电脑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发明,而是一种一发不可收拾的发明,电脑技术永远是一种“发展中”的技术。
在电脑领域中,如同在一个无边无际的海洋上航行,根本没有“岸”和“避风港”。给人一种“苦海无边”或“如鱼得水”的感觉。20世纪的汤姆索亚在变得越来越窄的地理空间之外,开辟了一个赛博空间。“嬉皮士”乔布斯、“南海总裁”的盖茨、“离经叛道、江湖骗子”的尼葛洛庞帝。
旅游业这种现代社会特有的产业——古代有旅行家,没有旅游业;现代有旅游业,没有旅行家。旅行者蚁集在“黄金海岸”,在防鲨网、遮阳伞的呵护下,在离岸50米内的海水中借助于救生圈洗过几次海水澡,向自己和别人造成一种他们“见过大海”幻觉。游客们来到海边,以一种他们自以为新鲜的方式重复他们浮皮潦草、浅尝辄止的生存状态。他们远离生活本质如同他们在洗海水澡时远离大海。他们不知道世界的深浅如同他们不知道大海的深浅。
其实很难说他们真正见过了大海。真正见过大海的人是被雨果成为“海上劳工”的渔民——在一片汪洋中经历过干渴难耐的时候,在丰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