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9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修辞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该句用拟人(比拟)的手法赋予新年以生命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新年喧闹与寒冷的特点。 8.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注]。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 玄宗时,安禄山伺机谋反,但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在太子与杨国忠的屡奏下,玄宗才派人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但安禄山厚赂使者,使使者向玄宗盛赞其忠心。玄宗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 该诗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采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试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霓裳一曲竟可达“千峰”之上,甚至能“舞破中原”,显然是极度夸张。但这样写并非不合情理,因为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休无止地沉醉于歌舞享乐导致的。而且,非这样写不足以形容歌舞之盛,非如此不能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 几种易混修辞格的区别 一、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1.结构不同。比喻往往以“主——谓——宾”的形式出现;比拟却以“主—谓”的形式出现。 86 2.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例如: 例句①是比喻,把“神州”喻为“睡狮”,相似点是力量大而沉睡。例句②则是比拟,把物当人来写,是拟人。 3.表达效果不同。比喻重在喻,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拟人,用模拟的方法描绘人或物的行为状态。例如: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比喻:“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主——谓——宾,表示形象;相似点:闪光。比拟:“野花眨呀眨的”,主——谓,表示行为状态。 二、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1.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2.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三、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1.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例如: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偶)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四、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相关内容的连说,对偶是两项的对说。 2.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3.排比中常含有反复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 4.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五、设问和反问的区别 1.设问自问自答,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实际上一般也不答。 2.设问句后都用问号,反问句后可以用问号,也可以用叹号。 3.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4.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 六、拟人和拟物的区别 比拟的修辞方法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不少同学能准确地辨析并灵活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但对拟物却往往辨析不出来,有时甚至把两种修辞方法混淆了。其实,拟人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而拟物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例如: 五、对偶 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3.对偶的结构形式 (1)成分对偶。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典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对偶的作用 ①便于吟诵,易于记忆;②用于诗词,有音乐美;③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