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考八上、下复习讲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备考八上、下复习讲座

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备考 中考指要八上、下解读 仪征市教育局 刘哲 【关键词】 把握趋势 有效复习   一、2012年中考的“四个未变” 1、突出考查基础、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思想未变。 2、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实际和当年度发生的重大事件,要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的思路未变。 3、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总体把握,加强对专题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方向未变。 4、坚持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念和题目的开放性和综合性逐渐加强的趋势未变。 二、 有效复习的四个注意点 1、注意关注现实,联系生活,领会命题立意。 2、注意关注每一个重点知识块的三维目标。(2012年命题思路可能会按照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进行设计,即:基础目标,拓展目标,认识目标。) 3、注意适当打破教材体系,构建系统的复习脉络。 4、注意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点拨。 A、一要抓动手能力的养成 B、二要重视审题和领会题意的训练 C、三要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 D、四要训练规范作答 先谈命题的立意。我们的课程改革,其中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加强过程性,倡导参与性,形成思考性和创新性人才。 那么,中招命题必须具备为课改提供导向性作用和验证课改成果的作用。什么样的试题具备验证课改和课改导向的功能(中招题与课改的联系?) (1 )、中招首选试题,是通过材料,图示、图片、展示一个平台,通过平台得出结论。这个结论的立意必须要好,这是首选。 例:下面是一个学校的校本作业上的题目: 材料一: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只不过是纸糊的老虎,虚有其表。”…… 材料二:那件轰轰烈烈的洋务事件,暂不说其结果如何,但毕竟使国人呼吸到一丝新鲜的空气。 (1 )、上述两则材料论述的事件是什么?(基础目标) (2)、两则材料分别站在什么立场看待该问题?(能力目标) (3)、看待历史事件的态度是什么?(情感目标) 该题很简单,从国际组织角度谈经济全球化,角度好,立意好,是很好的命题。 (2)、节点性问题的巧联系 如有一道中西方近代化的比较题。中国近代化与西方近代化的顺序截然相反的例子。 (3)、一个主题,引发多个事件的连锁反应,或者说: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文献引发一个专题。小处切入,大处落脚,命题多角度,复习多联系。即专题形式命题是近年来看到较多的。如: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制度、工人运动、世界格局的影响问题;两次世界大战对:制度、科技、社会主义运动、世界政治格局等的影响;辛亥革命对制度、民族经济、思想、社会习俗等的影响。 再谈打破教材体系问题: 例:下列年代尺列举了美国历史上一些重点年代节点,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A 1862年 B 1922年 C 1942年 1972年 请回答: (1)该国历史上在A、B、C三个年代节点分别发生了什么事件? (2)你认为该国还有哪些重点年代节点,影响着该国历史,在年代尺上标出,并简要谈谈该历史事件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3)该国由于各种因素,不同阶段美国实行了不同的对华政策,举一例说明,这种政策调整的原因和影响? (4)当前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结合中美两国历史的沿革,谈国家在确立重大外交政策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该题巧妙的溶时代性、历史主线、能力要求、历史新课改于一体, 涵盖基础、认知、概述、拓展、情感中招的五项能力要求,是典型的样题。 关于专题等宏观性问题的新设计。专题复习,大家都在强调,但专题复习的深度、广度,试题设问的角度,依然是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认真总结和思考的。 专题历史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综合考察,既考察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也考察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概括理解主干知识所反映的时代主要特征是中招不变的考点之一。 试题要求:(1)以全(全面考察一个知识块)、小(小处切入)、精(设问精细,主要从该事件的某一角度设问,考察学生对知识块的分类理解掌握能力。)为主要特征。(2)角度的选取必须新颖。 例:有这样一个列表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 二提供的信息,经过判断、比较,完成下面表格内要求填写的内容。(创意不太好) (2)面对危局,清政府对外学习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经济学习转向制度学习。 (3)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艰难而缓慢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西方侵华推动中国被动走向近代化。 其中,对近代化的考察设计的不错,因为近代化出多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