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给书房取一个喜欢的名字
包兴桐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天生的遗憾:我们没办法选择我们的出生,我们没办法给自己取一个喜欢的名字,我们更没办法再活一次。好在,我们想到了一些弥补和自我欣慰的方法:没办法选择出生,我们就选择面对人生的态度;没办法给自己取名,我们就想方设法给自己取许多许多的网名或笔名;没办法再活一次,我们就去旅游——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走一遭,就看电影或小说——在想象里让别人替我们活了一回又一回。
有一天,突然想到要给自己的书房取个名字。结果没怎么斟酌,就认定了“渔樵耕读”。我常读书或写东西的,有两个地方,一个就是我现在住所的书房,以前在写东西时曾以“归去来居”落过款,取意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带着苦干年前从北京流浪回来的心情;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我爱人乡下老家楼上的小房间,在那儿写的东西,我常落款“桐子坦”。桐子坦是个小地名,也是我阅读写作时想象的桐花如雨的地方。现在,没怎么费劲就把我住所的书房取名叫“渔樵耕读”,看来,“渔樵耕读”这四个字,这四种久远的人物形象,已经在我的心里辗转了很久很久。就像捷克伟大诗人詹·斯卡塞尔所说“诗人们并不发明诗/诗在那后面某个地方/它在那里已经很久很久”。一个你喜欢的名字,不是你把它发明出来,而是你把它呼唤出来的。就文字来说,我喜欢极了“渔樵耕读”这四个字的偏旁:水、木、耒、言。它们都是些多么久远、原始、质朴的东西啊,我似乎一下子就沉入到悠远的村落和久远的生活底色中。当然,喜欢渔樵耕读,还因为自己对传统耕读文化的那份心仪。我总觉得,读书人是没有理由高高在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那样的读书人,我并不觉得“纯粹”。一个能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亲近自然、亲近生活本身,并且在脑力劳动的时候也能体验到体力劳动的畅快和艰辛的读书人,才是一个完整、完善的读书人。当然,也可以说,我本质上是个农民的儿子,是个农民,我对土地、田园、山林有一份特别的亲近。坐在书房里,看着窗外人来车往,想象着自己泛舟而渔、伐薪南山、躬耕南亩,那真是一种很温暖的放纵,似乎一下子就和童年,和无数的祖先,和中国几千年文化接上了气脉。
我们中国读书人,是特别喜欢给自己书房(斋)取名字的,什么“七录斋”“万卷书斋”“老学庵”不胜枚举。这些书斋名,它们或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常常为后人所乐道。这当中,也许要算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书房“陋室”最为有名了。每一个中国读人,好像没有不知道诗人专门为自己书房所写的那篇《陋室铭》,再说,这“陋室”也取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不陋,很有中国文化含而不露的意味。上海作家赵丽宏1988年喜得新居,书房只有四步之长,却也自得其乐,命名为“四步斋”,好像也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意思。而我极喜欢的书斋名,还有清代著名小说家刘鹗的“抱残守缺斋”和蒲松龄的“聊斋”。这两位写小说的前辈,他们的书斋名里不仅有自勉、自慰,更有真性情和真生活。刘鹗生平“嗜古成痴”,人称“竭其力之所至,不以营田宅,治生产,惟古器物是求”,他集藏“上自殷及隋碑,巨若鼎彝,纤如泉珍,旁罗当壁,广及罂登”,这些千年古董,因历经沧桑,难免残缺不全,但刘视若珍宝。“抱残守缺斋”,多么难得的志向,多么清高的自许。而蒲松龄更有意思,传说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为“聊斋”。聊斋,传达的不仅是蒲松龄的一段生活传奇,一份心境,更有一份艺术追求。
给书房取一个名字——如果暂时还无法在房价高涨的城市里拥有自己的“陋室”和“四步斋”,也应该给自己心中的书房取一个名字——是一个值得我们继承的文化传统,至少,比给小洋房、大别墅取个附庸风雅的名字要好。传统读书人的这份清高、自许在今天不是不需要,而是太少了,太少有人坚持了。再说,给书房取个名字,除了广而告之,还有作铭自戒的意思,不管是寄托情怀还是自警自勉,都不失是件好事。
我们没法给自己取一个喜欢的名字,那就给我们的书房——或心中的书房——取一个喜欢的名字吧。给书房取一个喜欢的名字——不在乎它有多好多讲究,只要自己喜欢就好——其实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认识,一种自许,一种规划,也是对我国传统书香文化的一种传承,对熙攘现实的一种规避。书房是我们读书人的精神后花园:在这里,我们期待着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浪漫,期待着举案齐眉红叶题诗的温馨,期待着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静雅,期待着“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心境……
还是给自己书房取一个喜欢的名字吧,也许,从这一刻开始,你就会喜欢上这个自己,喜欢上这个有名字的小小房间,喜欢上在晨曦初现或万家灯火中走进它那时空交错的怀抱。
岁次庚寅四月十七于渔樵耕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