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禅籍俗成语的意义分析论文.doc
禅籍俗成语的意义分析论文
汉语通语的成语有雅俗之分,温端政(2006)认为雅成语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书面系统”,二是“多文言成分,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三是“通行范围上,多为知识分子所使用”。“俗成语来源于口语系 汉语通语的成语有雅俗之分,温端政(2006)认为雅成语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书面系统”,二是“多文言成分,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三是“通行范围上,多为知识分子所使用”。“俗成语来源于口语系统,有的来自古代口语系统,有的来自近代或现代口语系统;在构成成分上多白话成分(如‘三长两短’、‘一穷二白’、‘千秋万代’等);多通行在群众的口语。俗成语属于俗语。”967李小平(2009)认为:“所谓雅成语,就是那些来源于古代书面语的成语,如‘四面楚歌’‘亡羊补牢’‘老骥伏枥’‘大谬不然’‘形影相吊’‘惩前毖后’‘捉襟见肘’等等。所谓俗成语,就是历代口头创作、口头运用的口语色彩很浓的成语,如‘乱七八糟’‘婆婆妈妈’‘改天换地’‘土洋结合’‘轻描淡写’‘实心实意’‘说长道短’等等。”①4这个结论是符合语言实际的,据此我们可以把俗成语定义为:主要来源于民间口语系统或虽见于书面语系统但仍来源于某一时期特定的方言、口语的结构固定、语义完整的四字词语。
俗成语和雅成语的不同除了主要体现在上述温端政所论及的两个方面即来源不同和构成要素不同外,还存在结构方面的差异。雅成语结构相对凝固,不能随意变动语序或替换其中的成分,而俗成语的结构相对灵活,可以变换结构、替换成分。此外,二者的使用群体和通行范围也有所不同。雅成语多为文人所用,多出现在相对典雅和规范程度较高的文体中,而俗成语主要通行于民众口语中,往往活跃在白话程度较高的作品,如白话诗歌、禅宗语录、宋儒语录、戏曲、白话小说等文体中。
唐宋禅宗语录是当时口语化程度最高的文献之一,其中保留了大量俗成语。有个别俗成语古已有之,但更多的俗成语则是禅师们在应机接人时随机使用并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的。禅籍包含有大量俗成语的原因与禅宗基本宗教观念和其存在方式密不可分:其一,禅宗信奉“不立文字”的语言观,反对书面文字,而对口头语言“放一线道”。来源于民间口语的俗成语经常被禅师们借来表达玄妙的禅理佛法。其二,禅宗力图以本土色彩浓郁的农禅话语来取代外来佛教的经典话语,充满乡土气息。粗拙朴实的俗成语被吸收到禅师接引弟子、传教说法的话语体系中。其三,禅宗主张“平常心是道”,寓禅于日常生活,反映民众生活状况和价值观念的俗成语恰与这种禅悟精神相契合。其四,当时禅宗队伍的主要成员是下层劳动者,他们时常将自己熟悉的属于母语系统的俗成语不自觉地带入到参禅话语中。
一、禅籍俗成语的结构
禅籍俗成语都是二二相承的四字结构,②869-70这和一般雅成语并无区别。只有个别成语如“放一线道”是一三组合结构。禅籍俗成语的构成方式亦可分为复合式、重叠式、复句结构和特殊结构四种类型。
复合式俗成语是禅籍俗成语最为常见的构成方式,可分为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动补式和连动式等。这里不做分析。
重叠式俗成语是禅籍俗成语中出现率很高且使用频繁的一种形式,可分为完全重叠和部分重叠两种格式。完全重叠的格式为AABB,根据词性的不同它又可分为名词重叠(如“物物头头”“泥泥水水”“心心念念”)、动词重叠(如“来来去去”“扪扪摸摸”“出出没没”)和形容词重叠(如“空空寂寂”“琐琐碎碎”“长长短短”)。部分重叠主要有三种形式:
(1)ABAC式。如:错七错八(形容未能彻悟禅理)、掣疯掣颠(疯疯癫癫)、彻骨彻髓(形容彻悟佛法)、逞能逞解(卖弄自己悟得佛法)、点胸点肋(形容自我炫耀)、盖天盖地(涵盖天地)、亘古亘今(从古到今)、见神见鬼(故弄玄虚而妄为)、立阶立梯(人为设立等级)、瞥瞋瞥喜(忽喜忽怒)等。此式中的AB和AC是并列关系,没有主次之分。而且B和C之间还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联系,即B和C的词性相同、意义相关,部分B、C可以组合成词。从语义表达的功能而言,通过A的反复使用,将B和C联系起来,AB和AC在意义上互补和照应,产生强化语义的作用。此外,B和C在语义上往往是反义对照关系,属于反义聚合中的两极,如“盖天盖地”“亘古亘今”“尽始尽终”“彻头彻尾”“瞥瞋瞥喜”“好晴好雨”等。
(2)ABCB式。如:东听西听(到处打听)、东卜西卜(到处卜问佛法)、横咬竖咬(任意参悟佛法)、将头觅头(比喻不识自家清净本心盲目向外驰求)、将错就错、看楼打楼(有意模仿)、无梦说梦(形容无中生有)等。
(3)ABCA式。如:头上安头(比喻累赘多余)、床上安床(犹叠床架屋)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量使用重叠式俗成语是禅籍文本令人瞩目的语言特色,充分反映出禅籍口语化程度很高的特点。
复句结构的俗成语又可分为:(1)承接式。如:立地作梦、道头知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