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动力学简介.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营销研究系统动力学简介

系统动力学 系统动力学基础 系统动力学的产生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管理学院的福睿斯特(Jay Wright Forrester)教授开创的,是研究系统动态行为的一种计算机仿真技术。 系统动力学产生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某些国家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例如城市人口剧增、失业、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这些问题范围广泛,关系复杂,因素众多,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各问题之间有密切的关联,而且往往存在矛盾的关系,例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等。 许多问题如投资效果、环境污染、信息传递等有较长的延迟,因此处理问题必须从动态而不是静态的角度出发。 许多问题中既存在如经济量那样的定量的东西,又存在如价值观念等偏于定性的东西。这就给问题的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新的问题迫切需要有新的方法来处理;另一方面,在技术上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突破使得新的方法有了产生的可能。于是系统动力学便应运而生。 继世界模型之后,Forrester教授等又开始了历时10年以上的美国“国家模型”(System Dynamics National Model)的研究。该模型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架起桥梁,成功地研究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等等社会经济问题,并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西方经济学家长期争论不休的经济长波产生的机制。 1990年,Forrester的学生Peter Senge发表《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ecipline),该书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管理著作之一。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交叉的综合性的新学科。 它是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中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横向学科。 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是结构方法、功能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 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的行为模式与特性主要地取决于其内部的动态结构与反馈机制。 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 1、因果关联图 定义:反映系统各要素之间因果关系的图就称为因果关系图。用箭线表示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1)因果链 如果A的增加使B也增加,则称为正极性,记作: (2)、反馈回路(环) 反馈:系统内同一单元或同一子块其输出与输入间的关系。 反馈回路就是由一系列的因果与相互作用链组成的闭合回路或者说是由信息与动作构成的闭合路径。 反馈回路有三种类型: 正反馈回路,负反馈回路,耦合反馈回路。 回路、闭环系统、开环系统 反馈系统就是相互联结与作用的一组回路。 反馈系统就是闭环系统。 单回路的系统是简单系统;具有三个回路以上的系统是复杂系统。 反馈系统俯拾皆是,生物的、环境的、生态的、工业的、农业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系统都是反馈系统。 开环系统是相对于闭环系统(即反馈系统)而言的,因其内部未形成闭合的反馈环,像是被断开的环,故称为开环系统。 1)正反馈回路 回路上的因果链全是正极性的,或者负极性的因果链个数是偶数,则称为正反馈。 正反馈回路的特点 正反馈回路的特点是,发生于其回路中任何一处的初始偏离与动作,循回路一周将获得增大与加强。 正反馈回路可具有诸如非稳定的、非平衡的、增长的和自增强的多种特性。 在实际系统中,就系统产生的后果而言,正反馈回路可导致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两类。 2)负反馈回路 如果回路上的负极性因果链的个数是奇数,则称为负反馈回路。 负反馈回路的特点 负反馈回路的特点是,它力图缩小系统状态相对于目标状态(或某平衡状态)的偏离。 负反馈回路亦可称为稳定回路,平衡回路或自校正回路。 3)耦合回路 如果一个要素处于两个反馈回路的交汇处,则称为存在一个耦合回路。 某仓库的期望库存量为DI(单位:千克),现有库存量为I(单位:千克),调整期为AT(单位:周),订货率为OR(单位:千克/周)由期望库存量和现有库存量之差及调整期AT决定,即OR=(DT-I)/AT,其因果关联图为: 把因果图中的变量设想为能升降、增减与上下的量。暂不必担心是否能以现有的单位和量纲去度量。 在因果关系图中采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不用动词。变量之间的影响与作用以带箭头的因果链表示。 把变量增减的涵义弄确切 用因果链去代表“然后……”的语气 尽可能确定变量的量纲,必要时可自己创造一些。例如某些心理学方面的变量,不得不采用诸如精神上的“压力”单位。确定量纲有助于突出因果图中文字叙述的涵义。 尽可能定义变量本身为正值,不把诸如“衰减”、“衰退”、“降低”一类定义为变量。由于“衰退”的增长或“降低”的上升的说法将令人费解,而且当检验因果链的极性与确定回路的极性时,将使人目眩。 如果某因果链需加以扩充,以便于更详尽地反映反馈结构的机制,则毫不犹豫地将其扩充为一组因果链。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