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辑视角论刘勰《文心雕龙》.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编辑视角论刘勰《文心雕龙》

content 《文心雕龙》——文中之龙 编辑技巧之“博观” 编辑技巧之“客观” 编辑技巧之“六观” 从编辑角度看《文心雕龙》(二) 编辑思想之“产生” 编辑思想之“特点” 编辑思想之“内涵” 编辑思想之“基本原则” 从编辑角度看《文心雕龙》(三) * 从编辑学角度解读 刘勰《文心雕龙》 刘勰——文彰其名 定林俗客: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今山东莒县)。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宋朝司空刘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居,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 搦笔论文:从建武五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三月5,刘勰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以大约四载的光阴,全力结撰自己的论文之作。精研儒家经典之义理,深究佛门玄谈之论辩;探索知音赏鉴之奥秘。纵观文学发展之道路,体察文学自然之关系;总结比兴夸饰之方法,规范融汇剪裁之手段。恒记夫子仲尼之托。 逢其知音:刘勰发愤写成的《文心雕龙》,秉承儒家圣人之大道,为文章的写作确立千古不易的法则。然而,他同样期望这部书能够成为自己命运的新的开端,而不是像司马迁那样准备“藏之名山”。(士庶之分)刘勰想到了沈约,一个历仕宋、齐、梁三朝并成为当朝权贵、而又身兼文坛领袖的人 奉时骋绩: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前后,三十七岁左右的刘勰“起家奉朝请(奉朝会请召而已,既不为官,亦无职任 )”。天监三年(504),梁武帝之弟,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进号中军将军;其开府置佐,网罗幕僚,刘勰有幸成为他的记室。 天监四年(505)十月,梁武帝大举攻魏刘勰转为车骑将军夏侯详的仓曹参军。天监六年(507)六月,出为太末(今浙江龙游)令,走上治理一方的为官之路。天监十年(511)正月,刘勰被任命为仁威南康王萧绩的记室,兼太子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天监十七年(518),五十二岁的刘勰升迁步兵校尉,仍兼东宫通事舍人。 遁入空门:天监十八年(519)四月,梁武帝于无碍殿亲受佛戒,法名冠达,从而掀起崇佛的高潮,刘勰亦接到诏令:解除步兵校尉之职,与慧震和尚一起,回定林寺编纂经藏。细思萧梁王朝对他的态度,刘勰不能不感到与其希望实在是相去甚远。太子萧统的“爱接”有加当然并非虚情,然在太子的眼中,刘勰只是一个文人 。梁武帝对他的注意似乎与萧统有所不同,但也显然并未着眼军国大政而予以安排任用。也许以其庶族寒门的身世,永远难成负重远行的栋梁之材;也许以其居于佛寺十数载而长于佛理之名吸引了梁武帝。无论如何,在隆佛至极的梁武帝的心目中,东宫步兵校尉之职是远不如整理佛经重要的,这就是刘勰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梁武帝普通二年(521),完成整理佛经任务之后的刘勰上表“启求出家” 。刘勰终于穿上缁衣,改名慧地,皈依佛门…… 普通三年(522),五十六岁的刘勰在出家不到一年后辞别人世。 文学理论巨著——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南朝梁刘勰著。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分上下两编,各25篇。 内容全书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部分。 总论含上编的《原道》至《辨骚》5篇,明确提出了其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文体论含上编的《明诗》至《书记》20篇。其中前10篇是论有韵之文,后10篇是叙无韵之笔。讨论的文体约35种。创作论含下编的《神思》至《总术》19篇,剖情析采,论述了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批评鉴赏论含下编的《时序》至《程器》5篇。最后一篇《序志》,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和原则。 思想深刻——刘勰继承并发挥了儒家的文学思想,认为儒家经典是一切文体的本源,如赋、颂、赞等都源于《诗经》;并从儒家经典的风格特色出发,提出关于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每一则又都指出了合乎经与不合乎经的两个方面,来作为他品评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从而给他的理论蒙上了一层经学色彩。 影响深远——①初步建立了文学史的观念。注意到了社会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决定影响。还注意到了文学演变的继承关系。 ②分析论述了文学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关系,主张文质并重。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形式的倾向。③从创作的各个环节上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应该避免的失败教训。 在创作上,强调了情与景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他还指出,不同风格是由于作家先天的才情、气质与后天的学识、习染存在着差异的结果④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提出了“六观”的批评方法:一观位体,看其内容与风格是否一致;二观置辞,看其文辞在表达情理上是否确切;三观通变,看其有否继承与变化;四观奇正,看其布局是否严谨妥当;五观事义,看其用典是否贴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