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之问的文化战略解读.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乔布斯之问的文化战略解读

“乔布斯之问”的文化战略解读 ——在线课程新潮流的深层思考 桑新民1 李曙华2 谢阳斌1 (1.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93; 2.南京大学 哲学系,江苏南京 210093) [摘要]乔布斯去世前曾提出一个深刻的质疑:“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因此,本文将此称之为“乔布斯之问”,对其进行了深刻的个体心理与文化战略解读,并以此问题为主线,对近两年来席卷全球,被称之为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新潮流进行了现实考察、理论探究、未来展望和跨文化沉思。论文认为,这是21世纪教育冲破“机械灌输+标准化考试”的“工业流水线”人才培养模式,引发学习方式变革的攻坚战。这场变革目前正在集聚智慧和能量、酝酿重大突破。文章对MOOCs潮流中的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联手发起的edX、以斯坦福大学为背景的Udacity和Coursera这三大典型分别进行了个案剖析,从宏观战略视角提出了新一代网络课程深化发展必须破解的三大难题,并在操作层面从教学模式、评价模式、运维体制、校内外结合四大关键环节探讨了破解的成功之道,揭示出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三种智慧(学习智慧、IT智慧、商业智慧)的内在结合。论文最后对“乔布斯之问”展开了更深层次的跨文化沉思,揭示了名牌大学优秀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战略资源在国际互联网新时空中的传播,是世界不同文化的竞争博弈,是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在碰撞、交流、理解、沟通中走向相互尊重、和谐共赢的一条希望之路。 [关键词]“乔布斯之问”;学习方式变革;MOOCs;edX;Coursera;Udacity;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作者简介]桑新民,教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sxm366@126.com);李曙华,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谢阳斌,在读博士生,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在哲学思想史和科学文化发展史上,提出具有文化战略意义的时代难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多媒体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高歌猛进,但在教育领域却步履蹒跚,阻力重重。教育是为未来世界培养人才的,最应该也最需要具有超前性。然而,在近现代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教育的变革却明显滞后于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相关领域,这是一个令社会难以容忍的“二律背反”……面对这样一个时代难题,置身其中、受害最大的教育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似乎无动于衷、甚至显得麻木,而具有战略眼光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IT界大师们对此不仅敏感,而且焦虑。(桑新民等,2012) 一、发人深省的“乔布斯之问” 2011年10月5日,56岁的苹果公司灵魂人物乔布斯去世。消息传出后立刻引发了全世界各方人士广泛的哀悼和惋惜。悼念他的文字在全球各大媒体中铺天盖地,其中有这样一条西方式的幽默流传甚广:上帝派乔布斯来到这个世界,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件自己喜好的IT产品——音乐播放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他的使命完成了,上帝就把他招回去了。对乔布斯作这样的评价一点也不过分,就连当年已85岁高龄的英国女皇伊利莎白二世,对他发明的iPad2也爱不释手。然而,幽默的编造者和传播者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乔布斯是带着内心深处最大的困惑和遗憾——教育如何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离开这个世界的,这是乔布斯临走之前提出和留给当今世界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难题,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乔布斯之问”。 在乔布斯去世前不久,有过一次与比尔·盖茨的会面。在这两位IT巨人“诀别”的对话中,教育的未来成为他们共同关注的焦点:“乔布斯问了些关于教育的问题,盖茨描述了他对未来学校的设想——学生们自己观看讲座和视频课程,而课堂时间用来讨论和解决问题。他们一致认为,迄今为止计算机对学校影响小得令人吃惊——比对诸如媒体、医药和法律等其它社会领域的影响都小。盖茨说,要改变这一点,计算机和移动设备必须致力于提供更多个性化的课程并提供有启发性的反馈。”……“乔布斯还有很多想法和项目要付诸实施。他想颠覆教科书产业,为iPad开发电子教材和课程资料,拯救那些背着沉重的书包蹒跚而行的学生们的脊柱。”……(沃尔特·艾萨克森,2011) 我们可以把“乔布斯之问”用一种更具挑战意义的方式来表述:“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如此深刻的教育战略问题,按理说应该由教育专家提出来,但结果“上帝”却偏要让教育家对此沉默,反而要借他所偏爱的“IT才子”之口,提出这具有时代意义的教育—文化难题。这绝非偶然。众所周知,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是在当今被认为教育质量最高的美国名牌大学本科低年级阶段退学的,他们共同而独特的教育经历、体验和与众不同的果敢选择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