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迎接中国科学学发展的新局面论文.docVIP

继往开来,迎接中国科学学发展的新局面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继往开来,迎接中国科学学发展的新局面论文.doc

  继往开来,迎接中国科学学发展的新局面论文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天津隆重召开,这是我国科学学界的一件大事、一件盛事、一件喜事。130余位理事和特约代表,不远千里从祖国各地走到一起,欢聚切磋,共商学科发展大计。这次盛会充分显示,我国科学学事业的天空中,可谓群星璀璨,人杰济济.freeletrics(匈牙利)、Technology Analysis Strategic Management(英国)、Systems Research(美国)、Scientometricsand Informetrics(印度)等等。 科学学在中国日趋成熟的第四个标志是,不少高校开设了科学学课程,建立了若干科学学专业研究所、研究中心或教研室。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已经有了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几个科学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它们是福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当然也就有了若干科学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们是我们科学学的光荣和优秀代表。著名科学计量学家佩里茨(B·C·Peritz)指出:“就我所知,任何一门渴望得到学术界承认的新生学科,都必须或迟或早地建立起本学科的学术教学基地。没有教学,没有研究生,没有师生之间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和切磋,任何新生学科都是注定要失败的。”[②①]我们想,佩里茨教授的这一席话,既是判断我们科学学成功的尺度,更是对我们有一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般的激励。今天我们科学学队伍中有了硕士研究生导师,明天还要有科学学博士生导师。那时,我们将会对中国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中国科学学面临的新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跨世纪转折的临近,摆在我们中国科学学面前的是全新的形势和全新的任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再次呼唤科学学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发展。 古人云:“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今天,我们汇集天津,议论科学学,也是“能参”。“参”什么?我想主要是议论科学学的发展,如何为“两个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两个文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总之,是研究科学学如何服务于、服从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局。 中国古人说:天地人,三才也。天,就是天时,机遇;地,就是位置;人,就是指谋略。研究谋略,首先是看天时地利,使人的行为“适应”发展机遇,所谓“适应”指的是“受其制约”和“为其服务”。中国科学学的发展面临三个大的机遇。 第一个机遇就是如何对待国际产业结构的转移。从宏观上看,30多年来,国际上有三次产业结构的转移。第一次转移是60年代至70年代之间。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推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开始转移和淘汰资本有机构成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向海外开放市场和投资,形成战后第一次全球性的海外投资浪潮。这对苦于自身市场狭小、实行“进口替代型”战略后并没有取得经济自主预期效果的亚洲“四小龙”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天赐良机。 韩国实行“以出养进”战略,大量引进外资,发展轻纺工业;我国台湾省制定种种优惠政策,进出口率增长高达33.2%和41.5%,台湾的雨伞、鞋、帽、自行车和香港的电子表、玩具等外销量世界第一。亚洲“四小龙”由“进口替代型”转为“出口主导型经济”。 第二次转移是70年代的石油危机迫使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粗放型重化工业,产生了新一轮产业传递浪潮。“四小龙”又一次抓住机会,韩国重点发展钢铁、造船等十大产业,台湾也及时进入“重化工业时期”,同时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四小龙”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共同分享国际分工效益。 第三次转移是80年代以来出现的战后第三次投资高潮。“四小龙”充分利用外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电器、通讯、汽车制造等行业的出口比重迅速上升。东盟国家借助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泰国1988年以来经济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率上升到10%,印度尼西亚也走上了外向型工业化道路。这样,东盟国家已被列入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亚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高速发展的历史经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机遇是不可逆的,也是难以重复的,往往只有一次,稍纵即逝。六七十年代两次世界性产业结构大调整,本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与“四小龙”同样的机遇,但我们坐失良机,致使在50年代曾与我国经济水平大致相当的“四小龙”一下子与我们拉开了距离。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所以能持续高速增长,也恰恰是赶上并抓住了第三次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 现在又是一次产业结构转移的契机。西方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会转移出很多80年代末、90年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