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导课技能.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学导课技能

化学导课技能 一、化学导课技能的作用 1.引起兴趣,集中注意 案例: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酒是陈的香”,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同学们能想出其中的奥妙吗?这样,学生一下子被问住了,都急切的等待老师解开谜底。 2.开启思维,诱发思考 案例:盐类水解:酸由于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溶液呈酸性;碱由于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溶液呈碱性。那么盐在水溶液中既不电离出氢离子又不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盐溶液一定呈中性吗?这样马上将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引入到新课中,使学生思考盐溶液呈中性吗?接着可以做一些辅助实验,测量一些盐溶液的pH,可知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然后问学生为什么盐溶液有些呈酸性,有些呈碱性,而又有一些呈中性呢? 3.承上启下,架桥过渡 案例:在讲原电池时,可以设计如下:在一只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插入一块锌片与一块铜片,有什么现象产生?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不难回答出:铜片上无现象,锌片上有气泡产生。接着又提问,如果用一根导线将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又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下学生中产生了分歧,大部分回答现象不变,有些说不反应了。接着又提问,为什么锌片上的气泡会转移到铜片上去呢?然后讲授原电池的原理。 4.画龙点睛,突出重点 案例:氯气的性质:氯原子的核外电子如何排布?请画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观察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它的化学性质。通过以上问题的解答。既解决了课本中的重点即氯气的性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为后继你的探究做铺垫。 二、化学导课技能的设计与案例 1.“温故知新”导入法 具体操作步骤:?教师在教学前,应找出新旧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的连接点;?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或回顾与新知识有逻辑关系的旧知识;?从对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引申到与新知识的学习相关的“结合点”,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巴甫洛夫: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 2.实验导入法 案例:钠的性质:先演示一个有趣的实验——滴水生火: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和少量的乙醚,然后滴入几滴水。学生马上看到了异常现象:通常用来灭火的水滴入后却引发燃烧,询问学生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由此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随后,教师指导学生做钠和水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悬念导入法 案例:原电池: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阿那吉那号”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突然会漏水呢(原因是船上的货物——精铜矿砂)?为什么精铜矿砂可使钢板出现漏洞呢?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知识就可解释这个问题了。 案例:金属钠及其化合物 2001年7月7日至9日接连三天,广州市珠江河段上惊现神秘“水雷”。7日早上10点多,漂在水面上的一个铁桶内突然蹿出亮黄色的火焰,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到中午,这个铁桶又连续爆炸了多次。后来经化学品专家初步认定,铁桶内装的是金属钠。据调查共有8个装满金属钠的铁桶漂浮在水面上,其中5个已发生剧烈爆炸,另外3个还未爆炸,该怎么处理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4.故事引入法 案例:氯气:播放一战时德国首次把氯气作为化学武器的历史记录片:在一次德法两军对阵中,德军借助风势,以空袭的方式将180吨黄绿色气体吹至法军阵地,致使法军死伤无数,从而掀开了人类化学战的帷幕。通过记录片的播放,可激起学生的疑问:可置人于死地的黄绿色气体是什么物质?为何可用作化学武器?如何制备? 5.事例导入法 案例:氯气:2004年4月15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15日晚发生氯气泄漏事件,16日凌晨发生局部爆炸,截至记者发稿时,已造成9人失踪死亡,3人受伤。目前已有15万群众被疏散。化工总厂按照既定事故处理方案进行了紧急处置。(展示图片)从图片展示的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你能否猜测氯气具有哪些性质? 6.化学史料导入法 案例:钠、镁及其化合物:金属钠是由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的。戴维电解氢氧化钾后,将分解得到的物质倒入大玻璃杯时,“轰”的一声发生了猛烈地燃烧和爆炸,戴维从此失去了一只眼睛。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酷爱科学、勇攀高峰的决心。他十分风趣地说:“幸好只瞎了一只眼睛,还有一只眼睛,还可以继续为化学事业工作。”后来戴维加倍努力工作,成功地用电解法制得了钡、钙、锶、镁等金属。 7.谜语导入法 案例:电镀:同学们,这节课先请大家猜个谜,看谁猜得准。“通电洗澡,穿上外套,金光闪闪,合身牢靠。”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电镀。教师借此发挥:“猜对了。电镀就是利用电解的方法,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镀的有关知识。” 案例:催化剂:加上一点点,作用大无边,功成不自居,量质没有变。生石灰:全身洁白又硬强,洗起澡来吵嚷嚷,热气腾腾液乳白,粉身碎骨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