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飞我给学生讲的一堂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鸿飞我给学生讲的一堂课

梁鸿飞 :我给学生讲的一堂课 (2012-05-07 08:09:49)转载▼ 标签: 教育 梁鸿飞,男,1928年1月生,辽宁绥中县人,1952年开始在山西大学工作,哲学系教授,曾任山西大学副校长、山西大学师范学院院长。   我主要想谈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美的本质;第二个问题:真善美;第三个问题:怎样使自己成为一个真善美的人。落脚点就是:用美来育人。 一、美的本质   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叫苏格拉底。(三位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大希皮阿斯有段对话是谈论美的。   苏格拉底:什么是美?   大希皮阿斯:那位漂亮的小姐。   苏格拉底:那匹漂亮的母马美不美?   大希皮阿斯:也美。   苏格拉底:书架上的陶器美不美?   大希皮阿斯:也美。   苏格拉底:那立着的竖琴美不美?   大希皮阿斯:美。   苏格拉底:那什么是美呀?(世界万物都有其美)   大希皮阿斯:老师,那我不知道什么是美。   苏格拉底:可见,探讨美是很艰难的。   苏格拉底的意思是说,小姐、母马、竖琴、小罐等具体东西的美,是美的个性,背后有一个共性,就是美的本质。个性是共性的体现。   关于美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说:“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一是人的自然本质力量,如:运动力、自卫力、肌肉的力,到一定阶段还有性的力量等。人如果没有这种自然本质力量就还不如猪、鸡、狗、猫、牛、羊等。但人仅仅有自然的本质力量和地球上的动物进行搏斗是绝对不够的。那样,人可能还不如苍蝇,苍蝇落在一个地方你一打还会飞;人可能还不如狗,狗有敏感的嗅觉;人可能还不如老鼠,老鼠天生就会打洞,更别说老虎、豹子了。人能超越自然,并且不断超越自己。超越自然驾驭一切生物;超越自己,我们比祖先不知要高明多少倍。这是依靠人类的社会性,表明人还有精神上的力量。比如,学习力、思维力、意志力、情感力、人格力、实践力等等。正因为人有精神力(当然精神力都是带有社会性的,在社会中形成的),所以人才能超越一切动物。因为动物没有这些,而人有这些,也正因为人有这些,他把这种力结合在一起,所以人类才能创造出“可上九天揽月”的奇迹。   比如,有一个学生上大学来念计算机系,或念信息管理系。也是两个尺度。老师尽管把课程讲得生动活泼,效果挺好,而你却没有内在需要,上课时思想开小差,无精打采。结果第一年不及格有两门,第二年又有两门。学习没兴趣、玩电脑、上网吧成瘾,不能自拔,自控能力极差。不到两年有四门不及格。家里经济十分困难,为了自己上大学,弟弟自动辍学,最后噬脐莫及,写封长信说对不起学校,对不起父母、弟弟,于是自杀。其实,这是对人本质力量的践踏。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讲过了,现在谈什么是对象化。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也叫客体化或物化。就是审美主体通过实践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凝结在客观的对象上。在客体中实现自己。比如有幅画《我且看你》:螃蟹横行,碰到一块互相咬。这三只螃蟹是齐白石老人在抗战时画的,内涵是“我且看你横行到几时?”日本投降后,又画了一幅《何以不行》:两只螃蟹在盘子里,成了人们的盘中餐了。何以不行?它死了当然不行了。这两幅画充分体现了人的意志力、情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很生动、很深刻、很有意蕴。   再如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柱其间。 词中之山是从总体上对所经诸山作出的具有典型性质的艺术概括。   第一句,说山之高与天相近。山有多高?谚云:“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而红军不但不下马反而快马加鞭,既过后,蓦然回首,不禁为之一惊,才发现了历程的艰辛。   第二句,说明山之多,是连绵起伏的群山。由于红军是骑在马上奔跑,所以感觉到一座座连接着的高峰,不是静止的,而是像倒海卷起的巨大波浪那样翻腾着。千军万马互相冲杀,正在“战犹酣”(剧烈战斗),喻为战斗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就像倒海翻江,万马奔腾。   第三句,说明山之险。与第一句不同之处,在于山的陡峭、尖锐。尖到什么程度?要把天刺破,剑刃未卷。这还不算,天要塌下来,多亏高山把它撑住了。借以象征革命队伍锐不可当的斗志,以及在困难当头时作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十六字令凝聚了毛泽东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并且以物化、客体化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认为,谈到人的本质力量时要注意:   第一,我们讲的是遵循客观规律推动社会进步自由自觉的力量,而那些违背历史发展方向,腐朽的、没落的、破坏的行为,是对本质力量的践踏。那不是美的体现,那是罪恶的体现。比如美国1998年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不能说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