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26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c组联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上学期C组联盟期中测试
九 年 级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窒息 猝(cù)然 汗流浃(jiā)背 吹毛求疵
B. 浮躁 水渍(zì) 潜(qián)滋暗长 浪敛波平
C. 匮乏 荒谬(miù) 奄奄(yān)一息 寻幽览胜
D. 秀颀 惬(qiè)意 恹恹(yān)欲睡 流连驻足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无论草原的歌声如何______、草原的舞蹈如何矫健、草原的民俗如何浓郁、草原的风光如何______、草原的鲜花如何______、草原的河水如何______、草原的骏马如何写意,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草原,植根在草原,生长在草原,繁荣在草原。
A. 悠长 明艳 绮丽 灵秀
B. 灵秀 明艳 绮丽 悠长
C. 灵秀 绮丽 明艳 悠长
D. 悠长 绮丽 明艳 灵秀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善于获取、处理和存储有价值的信息。
B.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C. 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D. 教育孩子,全社会都有责任,强调学校的教育,并不等同于可以忽视家庭教育。
4.将“隐心,还须战胜富贵的诱惑”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隐心,就是要使灵魂有个安顿的场所。(A)隐逸之士往往通过亲近大自然,获得一种与天地自然同在的精神超脱。(B)他们往往在山川景物中忘怀世事、颐养情志、寄托理想。(C)陶渊明就有过“贫富常交战”的切身感受,朝廷使者的不时光顾、同学少年的飞黄腾达,都必然带来强烈的诱惑。(D)隐逸之士只有坚守特殊的价值取向和人格追求,才能从身心两方面来战胜富贵的诱惑。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7题。
风雨私塾
私塾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官学下移直接导致了私塾的产生,但私塾这一叫法成为社会常用词则是在近代以后。孔子作为古代的大塾师,学生三千人,被后世尊为先师而备受崇敬。古代的私塾
可分为三类:一是富商显贵延请塾师来家教授自家或亲属子弟的家塾;二是地方政府或家族倡议并出资兴办、免费向特定学童开放的义塾;三是塾师在自己家里,或借祠堂、庙宇,或租借他人房屋,设馆招收学童就读的私塾。按照施教程度的高低,通常又把私塾分为蒙馆和经馆,前者主要为儿童识字,后者多为成人攻举业。通常所谓私塾多指前者,即启蒙教育。
学生入私塾不限定资格,只要交纳一定的束即可。梁启超介绍家乡私塾说:“乡有蒙馆三四所,大率借用各祠堂为教室。教师总是本乡念过书的人。学费无定额,多者每年三十几块钱,少者几升米。当教师者在祠堂得领双胙。因领双胙及借用祠堂故,其所负之义务,则本族儿童虽无力纳钱米者,亦不得拒其附学。”传统私塾中,学童通常六岁入学,上学当天要有一定的程序,如“是日,上午,衣冠,提一腰鼓式的灯笼,上书‘状元及第’等字样,挂生葱一根,意取‘聪明’之兆,拜‘孔夫子’而上课。先生必须是秀才以上,功课则口授《鉴略》起首两句,并对一课,曰‘元’对‘相’,即放学。此乃一种仪式,至于正式读书,则迟一二年不等”。
选择塾师的首要标准是其所取得的科举功名,最好是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而取入府、州、县学学习的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科举考试淘汰大量的童生、秀才,这些人日后一部分就成为了塾师,他们“将欲属身学界,无学术之可凭;将欲兼营别业,鲜运动之能力”,“欲为商而不能算,欲为工而肩不能挑”。因为没有高等功名,多数人只能出于谋生而从事私塾教学。同时,古代的一些有名学者也常常到别人家里教授学生,他们更多的是出于学术理念的传承或者是学生家长的请托。
塾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存在着有趣的反差:一方面,塾师作为师的一员,与享有最高权威和尊崇地位的天地君亲并列,享有极高的名声威望,被人当做知识精英和道德表率来看待;另一方面,那些粗识文字的塾师对于书文往往臆测杜撰,曲解文意,念白字,读破句,留下了众多的笑柄。“凭三寸不烂舌,单讲诗云子曰,举动一步三摇,满口之乎者也”的举动,更成为人们讪笑的对象。即便是在今天,说起塾师来,大家也往往最先想到“酸腐”、“呆板”这样的词汇。大多数塾师家境贫寒,束又不稳定。生活于康熙、乾隆年间的郑板桥,早年家贫曾做过私塾先生,他描述那时的生活说:“教读原来是下流,傍人门户过春秋。半饥半饿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子弟结冤仇。”生动地描述出古代塾师的困厄。
5.下面对本文介绍的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