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纪事.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企业纪事

杭州希垦猎头分享:2013中国企业纪事 2013这一年,中国商界喧嚣依旧,却少了激动人心的大事发生,或者说,已经不能再引起人们的悸动。 这恰是“转型期”的真实写照——看似杂乱无章却暗藏潜流,看似无甚出奇却蕴含剧变。 大约从2008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被两股力量左右,一是来自货币层面的超发压力胁迫投资热、基建热、楼市热,在客观上造成房租、物料、人力成本大幅上涨,对实体经济形成遏制之势,资金从制造业大面积抽离,大量管理粗放、技术落后,缺乏成本控制和风险抵御能力的企业纷纷破产,以致实体经济疲软、出口不振,消费萎靡等一系列后果。2013年底又闹起的“钱荒”再次逼迫央行“放水”3000亿,正是这股力量再一次发力的结果。 第二股力量是来自互联网层面的技术变革引起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洗牌与重组,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为“掎角之势”,在出版、传媒、零售、手机、电视、视频、服装、通讯、金融、汽车等行业掀起风暴,冲击传统行业阵脚的同时,也孕育着新兴行业的希望。 以上两股力量交汇、对抗,无形中加速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它们也是理解今日中国商业的逻辑基础。 2013年,资本并购主导的产业整合仍在继续,最引人注目的收购发生在食品领域。双汇耗资71.2亿美金收购全球最大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全部股份,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肉类生产商,年底双汇又联合墨西哥ALFA集团向西班牙Campofrio食品集团发动收购。 当然,对双汇来说,品牌国际化似乎还为时尚早,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当下,如何利用这些西方企业成熟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深耕远未饱和的本土市场,才是跨国收购的价值所在。 服装制造领域,温州民营企业森马服饰以20亿人民币收购宁波中哲慕尚控股有限公司71%股权,创下中国服装制造业最大手笔并购案。后者遍布全国的1200多家零售店,以及GXG、gxg.jeans两个在互联网上颇有市场的年轻原创品牌,显然是打动森马以10倍溢价收购的关键所在。 这笔收购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那些被电商侵蚀的传统制造企业,也许可以通过收购处于上升期的互联网品牌来弥补互联网基因的缺陷,与自身的制造优势协同互补。 库存是服装制造业的“毒瘤”。如果不能快速消化产品,便会面临现金流的压力。本土最大的羽绒服生产商波司登就因此陷入“多重困境”——主营羽绒服业务下滑的同时,寄予厚望的男装业务持续低迷,在业绩压力面前,不得不提前终止一年前的开店扩张计划,大面积关闭门店。 2013年,本土服装制造业的两大主题是“关店潮”和“去库存”。关店是一剂猛药,相比消化库存所付出的管理成本和机会成本,无疑更加简单粗暴,它可以短期止损,甩掉包袱轻装上阵,“节流”却无法“开源”,因此是快速解决呆坏账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 安踏、匹克、361度、特步利润显著下滑,李宁继续亏损。五大本土运动品牌的集体低迷正是中国服装制造业过去三十年粗放成长的写照。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对于习惯规模扩张的中国企业家来说,收缩规模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必修课,因此而知,“关店”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未来的竞争,一定不是规模和价格的竞争,而是品牌、品质的竞争。通过关店来收缩阵脚,通过提升经营管理水准来提升单店盈利能力,而不是靠规模取胜,才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马太效应使然,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没有规模便没有讨价还价的筹码,就会在谈判中受制于人。 中国地产业历来以大兵团作战见长,当规模化竞争趋于饱和,限购政策加剧本土房地产市场的开拓难度,而欧美各国的资产价值走低,那些资金雄厚的本土企业纷纷出国寻找商业机会。 万科海外布局的重点落在香港和美国,先是通过香港子公司万科置业与郑裕彤旗下新世界发展合资,在香港拿地盖楼,随后借助与美国最大商业地产公司铁狮门的合作,进入旧金山房地产市场。位居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第359位的绿地集团选择进军洛杉矶和纽约楼市,复星国际则以44亿元人民币从摩根大通手中购入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的所有权。 华人富豪李嘉诚频繁抛售大陆物业,引发撤资质疑,敏感者视之为“楼市泡沫”的信号。 当然,这一年名声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当属广州恒大。恒大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地产业本身,而是因为足球。中国房地产老板向来热衷投资足球,绿城宋卫平、万达王健林、建业胡葆森、恒大许家印均是其中代表人物。许家印深谙“金元足球”,不惜重金打造的恒大足球队亚冠夺魁赚足了“眼球经济”,也令重点布局三线城市的恒大地产一夜之间名噪全国。 在恒大足球队夺冠的“广告效应”下,许家印又趁热打铁推出“恒大冰泉”,进入矿泉水行业。有人认为恒大足球和地产生意一样,都属于“投资泡沫”。然而,不论追捧也好,批评也好,不可否认,全国媒体大量免费的新闻报道,显然比直接的品牌广告来得更加实惠,也更加高明。 恒大冰泉的介入,对于农夫山泉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好消息。这家矿泉水生产商与《京华时报》的口水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