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实证主义(二).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证主义(二)

实证主义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教授 张桂权 主要内容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 1. 实证主义原则 2.客观规律 3.“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 4.科学分类 二、 密尔的实证主义 1.“物是感觉的恒久可能性” 2. 规律是“心理的联想” 三、 斯宾塞的实证主义 1. 不可知的实在论 2. 生物社会学 实证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法国,由法国哲学家孔德创立。孔德把自己的哲学叫做“实证主义”,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哲学强调知识的“实证性”。“实证的”知识应是“现实的”、有用的、确实的、正确的、建设性的、相对的知识。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 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法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现代西方社会学始祖(首先提出“社会学”Sociology概念)。 主要著作:《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实证哲学概观》(1848),《实证政治体系》(1852) 1. 实证主义原则 “positive”原意为肯定、明确、确实。十六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强调观察和实验,要求知识的“确定性”或“实证性”,与空洞、荒诞的中世纪经院哲学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当时有人称实验的自然科学为“实证科学”,称十六世纪以来的时代为“实证时代” 。 孔德认为,一切科学知识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和基础。于是他认为,既然如此,一切科学知识就必须局限在经验范围内,不能超出主观经验之外,人的认识无法超越这个界限。 这种把知识限制在主观经验内,不讨论经验之外是否有事物存在的原则,就是他的实证主义原则。 2.客观规律 孔德说:实证哲学的首要特征是主张,所有的现象都服从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实证哲学教程》)。“规律”是经验现象中的“不变的先后关系和相似关系”,科学的任务就是要发现现象中的这些关系。 孔德指出,科学的任务不仅在于寻找这种不变的相互关系,而且要简化这些相互关系,压缩到最小的数量。 3.“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 孔德认为,智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因而智力发展规律也就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类智力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一、神学阶段,又叫虚构阶段。 二、形而上学阶段。 三、实证阶段。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经历了上述三个阶段: 古代是神学的社会; 中期是形而上学阶段 未来的社会是实证的社会 简评:三阶段说有其合理性,人类智力发展大致经历过这样的阶段。 4.科学分类 孔德提出了著名的科学分类思想。他把科学分为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数学是一种工具或基础性的学科,它贯穿在各门科学中,应放在首位。他认为,这五门科学是从简单到复杂,前面的学科是后面的学科的基础,越是靠前的学科越是发展得早。而且,最前面的学科最早出现,也最早摆脱神学和形而上学阶段,进入实证阶段。 孔德指出,在他的时代,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都已先后进入实证阶段,唯有社会学还停留在形而上学阶段,仅仅高喊自由、平等的抽象口号。他要建立实证的社会学,这就是他的“历史任务” 。 二、 密尔的实证主义 密尔用近代的联想主义心理学来解释孔德的实证主义,这是他的哲学特征。“联想”一词首先由洛克提出,休谟加以发展。密尔的联想主义直接来源于他的父亲詹姆士.密尔。 1.“物是感觉的恒久可能性” 密尔对贝克莱的“物是感觉的复合”的命题作了联想主义的补充,改造为“物是感觉的恒久可能性”。 物原来不是存在于经验之外的,人们之所以会普遍产生“它存在着”的观念,是因为那种“可能性”。 2. 规律是“心理的联想” 密尔认为,在经验中,一种感觉与另一种感觉总是存在着某种先后关系和相似关系,于是人们就产生一种联想,以为它们不是感觉之间的联系,而是一种经验之外的必然的客观联系。但是,他又否认社会现象中有这种先后关系和相似关系,因而他否认社会有客观规律。 密尔因此而否认客观因果联系,认为因果联系只是“纯粹心理的结果”。“摩擦”感觉后是“热”的感觉,人们就以为前者是因后者是过,这只是人们心理联想的产物。 关于这种观点,休谟早有著名论述:因果性是习惯联想的产生(太阳晒,石头热)。 三、 斯宾塞的实证主义 赫伯特.斯宾塞(Herbeat Spencer 1820-1903),英国实证主义的集大成者。出生于英格兰中部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小时候随父亲学习自然科学,17岁到英国铁路任土木工程技术员,后来兴趣逐渐转向哲学和社会科学。 著述甚多,主要有《社会静力学》(1850),《综合哲学》(1858),《第一原理》(1860-1862)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