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绝伦的掐丝珐琅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美绝伦的掐丝珐琅器.doc

精美绝伦的掐丝珐琅器      掐丝珐琅技艺传入中国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是一种多用来涂在铜质、银质、金质等金属器物表面的釉料(因工艺难度、造价等因素,金属以铜质最为常见)。表面附着了珐琅釉料的器物,就称之为珐琅器。根据制作和加工工艺的不同,珐琅器又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zàn)胎珐琅器、画珐琅器、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其中又以掐丝珐琅器最有代表性。   据考古发现,珐琅器最早诞生于希腊,希腊普鲁斯岛出土的公元前12世纪的六枚戒指和双鹰权杖首被公认为是最原始的掐丝珐琅器。历史记载,早在宋元时期,掐丝珐琅器就由于东西贸易的兴起,随着一般番货(旧称进口的物品为“番货”)传入我国,但是直到元代成吉思汗进攻大食国(唐宋时期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总称),俘回了大食的掐丝珐琅器制作工匠,掐丝珐琅的制作技艺才正式传入中国,也就是说,我国真正开始在国内制作掐丝珐琅器是从元代开始的。      掐丝珐琅釉料及器物的制作工艺      珐琅釉料的主要原料是石英、长石、瓷土等,属低温色釉,烧结温度一般在1000℃以下。工艺程序是以纯碱和硼砂作为熔剂,以氧化钛、氧化锑和氟化物作为乳化剂,以金属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再经粉碎、混合、熔融后置入水中急冷形成珐琅熔块,然后再细磨成为珐琅粉,或是配入粘土经湿磨而得珐琅浆。   掐丝珐琅器的制作工艺大致可以分为七个步骤,第一:制胎。制胎即以红铜板制出器形;第二:掐丝。掐丝是指在己制成的金、铜等金属胎体上,按照图案设计要求描出图案纹样轮廓线,然后将细而薄的金属丝或金属片(金属主要为铜,金或银的较少见)粘合在纹样轮廓线上;第三:烧焊。烧焊就是把粘贴在胎体上的金属丝或金属片再次焊接牢实;第四:点蓝。点蓝是指在纹样空白处填上事先制作好的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先点地,次点花,再点蓝,最后加亮白;第五:烧蓝。烧蓝是将指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后,再拿到炉温大约800℃的高炉中烘烧,烘烧后色釉由砂粒状的固体熔化成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色釉。此时色釉会低于铜丝高度,所以还要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如此连续四五次,直至将纹样内的色釉填到与掐丝纹相平;第六:磨光。磨光是指用细砂石、黄石和木炭分别依次打磨釉料与铜丝的粗糙处,直至光滑;第七:镀金。镀金就是抛光除锈,是掐丝珐琅器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的工序,一件掐丝珐琅器才算是制作完成。制作成器的掐丝珐琅五彩斑斓、华丽夺目,其表面能给人一种似宝石镶嵌的感觉,它既具备了金属贵重和坚固的特点,又具备了珐琅釉料光滑、晶莹和适用于装饰的特点。      掐丝珐琅工艺的历史沿革      掐丝珐琅这种异常精美的工艺一进入中国便受到皇家的喜爱和重视。元代掐丝珐琅器制作工艺刚传入我国时,因烧造技术还不成熟,故生产规模并不大,产品也不多,当时的掐丝珐琅器主要为皇家服务,是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宫廷用品,十分贵重,因此元代的掐丝珐琅器流传下来的很少。元末明初的掐丝珐琅器釉质细腻,色调鲜艳纯正,具有水晶般的透明感,同时也较为单调,没有混合色(常以浅蓝色作地,间饰红、黄、白、绿、紫、深蓝等色釉)。纹饰疏密有致,多见大花大叶的图案,常用的有番莲纹、莲瓣纹,图案线条均为单线勾勒。同时由于烧造技术的不成熟,元末明初的掐丝珐琅器掐丝粗细不太均匀,掐丝也常常高出胎面较多,胎体和釉层也较为厚重,至明朝中晚期才日趋减薄。元末明初的掐丝珐琅器制品已经有了一定的民族风格,同时也保留着一些阿拉伯的艺术韵味。   明宣德鼎盛时期,珐琅器掐丝构图严谨、釉色纯正、格调典雅。明宣德晚期开始,掐丝珐琅器的釉色略显灰暗,光泽度有所降低。这一时期的珐琅色釉除浅蓝色外,宝蓝色也应用的十分广泛。   到了明代晚期,宫廷里愈加广泛地制作和大量地使用掐丝珐琅器,同时,除朝廷之外,掐丝珐琅器也开始引起文人与仕宦商贾的注意和珍藏,这使得掐丝珐琅器的制作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造型、品种、釉色都显著增多,工艺技巧也有明显进步。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器不仅有大量薰炉、灯台、花瓶、盒、盘、碗、碟等小型日常生活用品,也有鼎彝等宗教礼仪用品,且造型端庄古雅,纹饰繁缛丰富,山水、花草、楼阁、人物等均是纹饰题材,相比之下以花卉纹饰多见,描绘人物故事则极为少见。颜色也丰富而艳丽,混和色种类较多,除了以前的红、黄、白、绿、紫、深蓝等色釉,还新增了宝蓝、葡萄紫、紫红、鸡血红、翠蓝等等。到明代景泰年间,掐丝珐琅器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制作工艺臻于鼎盛。   明代晚期的掐丝珐琅器不仅制作工艺复杂,而且对每道工序都有很高的要求。此外,起源于元朝的景泰蓝(铜胎掐丝珐琅器)也从这个时期开始盛行。   铜胎掐丝珐琅器因初期釉料颜色比较单一,主要以蓝色(孔雀蓝和宝石蓝)为主,故称之为“景泰蓝”。如今的景泰蓝已各色具备,“景泰蓝”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