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英咀华做学问十载致知求真道.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含英咀华做学问十载致知求真道

含英咀华做学问十载致知求真道中国的道教是中华璀璨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道教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追古溯今,经历数千年风雨的道教,一直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典中国研究道教之著述,不胜枚举,随着传统哲学研究在中国的升温,国内道教的研究也愈演愈热,在道教历史、思想史、文化史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毋庸置疑的是,长期以来,中国道教学者多侧重于历史、思想、经典的研究,对于道教在中国地方社会上不同的生存形态、道派传统和区域道教历史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从目前看我国道教的区域性研究相对单薄,恰如系统的西北道教史,亦是有待深入开垦的学术领域。2010年出版的樊光春先生新著《西北道教史》一书,填补了我国西北道教史研究的盲点,展示了道教在西北地区的发展轨迹和地方特色,充实和完善中国道教区域史研究 樊先生历时多年,跋山涉水,探幽访胜,入宫观祠庙,访碑石摩崖,非读典籍,亦阅山河,寒暑数载,大功告成。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在序中说:“樊氏光春,治学严谨,造诣深厚,尤对道教,酷其深究,成果颇丰,先后出版,多本著作,今又研成,西北道教”;“尤为幸者,纠正道教,创立时代,列有史实,举有人物,正本清源,杜绝讹传。”该书学术价值之高,不言而喻 《西北道教史》是以良好等级结项的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西北地区道教历史与现状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是一部全面较为系统反映西北区域道教历史的学术专著。该书由致力于西北地区道教历史与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的陕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樊光春研究员所著,全书分绪论和8卷29章110节,计60万字有余,共800页,以翔实的文献考证和深入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全面论述了道教在西北地区起源的发展脉络,让许多深藏多年的历史重现。西北道教的历史,在中国道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书立足现存资料,以历史的视角、客观的眼光来审视和挖掘西北道教的真实面貌,是目前国内外道教学术研究重要的前沿课题。该书系统折射出樊先生的深邃思想和勤严研究,使得中国道教史学术研究更加丰满 一、区域探索深入,勾勒西北道教史之脉络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与西北地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地控中原的西北地区,因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成为中华民族早期繁衍的摇篮,“从蓝田猿人,到现代西北民族,其间经历了近百万年的进化历程,其中以宗教信仰为表征的人类心路历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西北版图写满了多民族融合的步征,期间更是西北道教集大成的时期,华夏族的敬天法祖和山川祭祀,与少数民族的英雄崇拜、萨满巫术相得益彰,成为道教绵延发展的不竭之源。不仅早期道教发源于今西北境内,道教思想的主要成分、道教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知名人物亦发生或活跃于西北大地,近世道教的主要宗派更是源于西北,即使在整个道教衰微的近现代乃至当代,西北地区保存的全真道原始风范对全国道教仍具有重大影响力。但是我们遗憾地发现,这样一个孕育道教的福地,有关的研究却是零散甚至缺失。除了卿希泰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及一些文献中略微提及外,只有在宗教界和学术界有些许片段可以认知。樊先生的《西北道教史》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全方位、多方面对西北道教进行综述的著作。该书经历史之时,纬地域之变,以空间和时间为轴线,勾勒出一幅较为完整的西北道教史。横有五省十五个民族,两座上古仙山、六座洞天福地之山以及三十五座朝圣名山横贯东西,撑起中国道教的成长;纵有远古神话、仙踪道迹、三皇五帝、唐宋元明清、道教现况。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樊先生用巨细周全的纹理,把道教在西北地区的发展,完美地展现出来,充实和完善了中国道教史研究 二、田野式调研――发掘西北道教新史料 对于道教研究而言,田野经验绝不仅仅是为了重返历史现场,也是理解贯穿于两千年来道教根本问题的关键,更是开启《西北道教史》问世之门的钥匙。把文献检索和田野调查资料相结合来研究道教历史是该书的最大特色,正所谓“博览历史,考究神话,兼听民传,田野调查,巨细周全”。制度化宗教扎根于地方社会,首先需要”立观度人”。深谙道教的樊先生多年来访遍西北宗教大小道观,并诉至笔端。在卷一的名山介绍中,“名山因名观而存,名观因名山而彰”,俯拾皆是的是对道观的详述,对每一座名山的详细介绍的同时,也以生动的点睛之句,一笔勾出其动人之处,如对雄浑奇险的华山峰座之一“毛女洞”所述“在西北麓十八盘西南,相传为秦宫人玉姜隐居处,因玉姜食柏叶饮水为生,体生绿毛,故称毛女”。在其后卷二至卷六的西北道教历史介绍中,以细腻的历史笔触,描述了一座道观与一座城市、一个朝代的变迁史。本书所涉及的道观纪实、道教传承世系、上层建筑与民间道教活动均是作者辛勤走访的硕果,其行文所列数据与表格,更是宗教界和学术界文献所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