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授人以鱼, 授人以渔。 问题的选择和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审题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 审题的关键是明确解题目标。 因此在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高对审题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必要的审题方法,将审题作为解题教学的重要环节,贯穿解题教学的始终。 “听得懂,不会做”是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学生没有真正学会思维,而学习思维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解题实践中学习体会,而暴露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是在解题实践中学习思维的关键。 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要使例题纵横延伸,“横”即一题多解的探索,“纵”即一题多变的特色。实践表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在解题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寻找问题的解法。 通过对某一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条件变换、结论探索、逆向思考、图形变化、类比、分解、拓展等多角度、多方位的探讨,使一道题变为一类题,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探索创新能力。 解答数学问题是有严格的格式要求的,哪些题型该用什么格式都有明确的规定,高考评分也是分步给分的,因此在平时的解题训练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格式要求,做到正确运算、规范答题,教师要处处作示范。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要经常设计一些学生理解容易出现偏差或学生容易忽略条件的题目,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错误的原因,寻找治错良方,在知错中改错,在改错中防错,弥补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增强思维的严密性。 反思回顾是解题教学的重要一环,其作用在于将解题实践提炼升华,积累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要让“解后反思”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使之“制度化”。 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道题用多种方法解出后,要对各种解法的优劣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方法简单,简单在何处?哪些方法复杂,复杂在哪里?在此基础上积累解题经验。 对典型问题要通过一道题,掌握一类题,举一反三,总结通法,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问题变式,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重复的机械训练。因此,在高三数学解题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中心,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启发引导学生纵横思索,发散联想,扩广引申,变式探究,为学生创设发现、探索、归纳的平台,使他们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发现“变”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隶属性、层次性、迁移性等特点。 学生在解题时可能会出现种种失误,这些失误有知识上的缺陷,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引导学生应认真总结和反思解题中出现的失误,提高辨析解题错误的能力,克服在解题中的不足和不良习惯,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这里特别提出运算求解能力问题。 抓基础和运算:落实基础题得满分; 抓问题的变式:落实中档题得够分; 抓引申和回顾:落实深难题多得分。 * 强化求解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解答题教学建议 三明教育科学研究所 池新回 cxh0251@163.com 问题设计最优化 1 问题的选择和设计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可以提高效率,事半功倍,否则只会造成效率低下,加重师生负担,而收获甚微。 原则 (2)层次性 (1)典型性 (4)多解性 (3)探究性 (5)综合性 此外,还要兼顾问题的应用性、人文性、创新性等。 典型性 、层次性 典型性 、综合性 典型性 、层次性、探究性、多解性、综合性、创新性。 认真审题自觉化 2 分析: 思路探求主体化 3 波利亚说:“学习解题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发现”。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解题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应体现在为学生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引导方法上。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解法的情境,使学生经常处于“愤”和“悖”的境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分析: 思维过程显性化 4 解题教学中,要做到: (1)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表述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要有意识地追问:“你是怎样想到的?”“为什么这样想?” (2)不仅引导学生弄清楚怎样做,更要引导学生弄清楚为什么这样做。 (3)有意识抓好教师在思路探求方面的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