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次性造口袋拆除方法改进
一次性造口袋拆除方法改进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0)-05-0038-02
【摘 要】目的 保证一次性造口袋拆除的安全性与科学性。方法 将108例肠造瘘木后使用一次性造口袋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拆除一次性造口袋,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拆除。结果 两组局部皮肤破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一次性造口袋拆除方法 两组患者使用5~7天发生渗漏后拆除,对照组操作者无需任何辅助物品,一手捏住渗漏处造口袋粘接件,另一手按住患者局部皮肤渐渐撕开,使―次性造口袋粘接件与患者皮肤逐渐脱离。观察组操作者在拆除一次性造口袋粘接件前,先让患者自备2条毛巾(规格为60cm×90cm和30cm×50cm左右),将大毛巾垫在其臀下,小毛巾放入温水(温度为41℃、43℃)中浸泡,将毛巾梢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把湿毛巾放在一次性造口袋粘接件的位置上湿敷5min,使其粘性减低或消除。然后一手轻轻按压住患者局部皮肤,另一手捏住渗漏处一次性造口袋粘接件,边按压皮肤边轻轻地并缓慢匀速地将其完全拆除。两种方法完全拆除时间一般均为3~5min
1.2.2 观察与统计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拆除的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分别做好记录并统计。拆除一次性造口袋后如患者局部皮肤完整,颜色、温度均正常,无不适主诉为皮肤完好无破损;局部皮肤出现水泡,表皮脱夫,均视为皮肤破损。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局部皮肤破损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局部皮肤破损14例(25.9%),观察组1例(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患者主观感受及局部皮肤破损具体情况 对照组在拆除的同时大多数患者感受到局部皮肤剧痛,拆除后出现局部皮肤发红14例(25.9%)患者出现皮肤破损,其中出现水泡面积0.2cm×0.5cm处例,2处1例,出现表皮脱落面积0.5m×1cm处4例;破损部位均在瘘口周围一次性造口袋粘结件粘贴处。肘出现皮肤破损均给予?0.5%碘伏皮肤?搽,并保持清洁干燥,必要时用TDP灯照射30分钟,1次/日,且暂不予粘贴―次性造口袋,肠道排泄物排出后及时清洗并消毒保护,7~10天患者局部皮肤逐渐痊愈。观察组在拆除一次性造口袋的同时患者无任何不适主诉,拆除后局部皮肤颜色正常,仅有l例(?1.9%)在瘘的周围出现表皮脱失,面积0.2cm×0.3cm。对破损皮肤的处理同对照组的处理方法,破损皮肤2~3天痊愈
3 讨 论
一次性造口袋粘结件表面涂有一层粘性物质,天然的丙烯树酯,粘性强,具有粘贴紧密,抗过敏及皮肤耐受性好等特点。肠造瘘术后接装排泄物必须使用一次性造口袋
完整的皮肤是人体第一道防线,患者大多数为中老年,皮肤弹性差,出现破损处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因局部皮肤破损未愈之前,不能粘贴一次性造口袋,给患者带来不便,患者的肠道排泄物不易于护理,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工作中的压力,影响了医院的形象和声誉,易产生纠纷。观察组患者均未发现破损,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质量满意。使用患者的毛巾,沾温水湿度适宜,不会污染患者的床单,符合消毒隔离原则。且减少了医疗费用和患者的痛苦,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 贾玉成,杨永珍.应用优力舒弹性绷带对股动脉穿刺处包扎止血207例[J].人民军医,2004,47(2):38-40.
[2] 白继劳,护理学基础[M].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出版社,2003.
[3] 张国华,邓永梅,李金莉.弹力粘贴绷带拆除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6,13.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