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的名字竟然是信口拈来的.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冯玉祥的名字竟然是信口拈来的 文/张溥杰   冯玉祥将军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和民主人士。冯玉祥将军一生中曾经有过三次重要的转折:曾与蒋介石结拜兄弟,从事反共活动;后来与蒋介石兵戎相见,与共产党进行合作;1948年遇难后,毛泽东、周恩来都对其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我们知道,冯玉祥将军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人。冯玉祥将军还有一个名字,叫冯基善。那么冯玉祥这个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得先从冯玉祥将军的家世说起。   据冯玉祥回忆,他们家从祖父那一代家道中落,有一次,冯玉祥的祖父生病,家里穷得叮当响,连买药的钱也没有。   冯玉祥的父亲为了给老人家治病,只得去巢湖上摸鱼,然后拿去换钱。等到了寒冬的时候,湖面上结了冰,无法摸鱼,只好在冰上凿出一个大窟窿,边上放上一盏油灯,引诱鱼往上跳。这让人不免想起晋朝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让人潸然泪下。   后来又恰逢太平天国起义,冯玉祥的全家就忙着去逃难,而他的祖父就在这个时候驾鹤西去了。之后全家历经了千辛万苦,经过若干次的辗转,终于投奔到一位张姓的地主家里做佣工。   张姓地主有两个儿子,他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有着急切的望子成龙的思想,于是就给他们请了一位武术老师。常言道“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两位公子哥整天懒得要命。   而冯玉祥的父亲生性好武,也抽时间跟着那位老师学武术,那位武术老师看冯玉祥的父亲穷且志坚,也悉心教学。到了考期以后,冯玉祥的父亲陪着两位公子哥去考试。他父亲不知怎么就得到了一个机会,也可以参加考试,这一考试不打紧,那两个公子哥没有中,反倒是冯玉祥的父亲考中了。(张溥杰作品)   就这样,冯玉祥的父亲考进了武术学校。当时有报喜之人,专门替考中的考生去家里报喜,接到喜报的家庭一般都会给第一个去报喜的人一些酬劳。但是,当时冯玉祥的祖母接到喜讯后竟没有东西来犒劳送喜报的人,后来还是靠亲戚出来解围。   武校毕业后,冯玉祥的父亲投靠了铭军,即刘铭传所带领的军队。辗转几地后,冯玉祥的父亲到了山东济宁驻防,在这里他娶妻生子。不过等到1882年冯玉祥出生的时候,冯玉祥的祖母已经去世了。冯玉祥的父母就顺着他祖母给他哥哥取的名字“北宝”,给冯玉祥取了个名字叫“科宝”。另外,按照冯家辈分,冯玉祥还有一个大名叫做冯基善。   不久,冯玉祥的父亲被调到直隶保定府,全家都跟着搬了过去。可以说冯玉祥是在保定长大的,因此说话是保定口音,而非安徽口音。可是令其没有想到的是,苦难也伴随而来。   到了保定城住了不久,冯家就举家迁到了距离保定城东不远处一个叫做康格庄的地方。他们在那儿就算安了家。每天跟着大人下地干活的冯玉祥体会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苦。夏天冒着酷暑去高粱地劳作,冬天冒着严寒去杨树林拾柴火。   小时候的冯玉祥很少穿新鞋,都是家里其他人穿过的鞋拿去修修然后再穿。而且由于他父亲的薪饷不到一定时间发不下来,就经常出入当铺,典当东西,发了薪饷后再去赎回来。在此期间,冯玉祥的父母都开始吸食鸦片,在戒烟的时候,冯玉祥的母亲便去世了。 1891年的时候,冯玉祥进了私塾读书。说起来还有一定的机缘巧合,一开始是冯玉祥的哥哥在私塾读书,等到第6年上了9个月后,他哥哥就当骑兵去了。但当时全年的学费已经交过了,没法再退了。还剩下3个月,于是冯玉祥就去补了哥哥的空缺。 3个月后,冯玉祥就辍学了。3个月虽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但却让冯玉祥着了学习的魔。他每天在军营里写字认字,温习功课。当时在营中有一个贾姓少年,书法甚是优秀,冯玉祥对他很是崇拜,就跟着他学习起来。   冯玉祥虽然每天都在练习写字,可是却买不起纸和笔,于是就用一根细竹竿顶端扎上一束麻,蘸着黄泥水在铁片上写写画画。后来有人建议他在砖块上写比在铁片上效果更好,于是他就改在砖块上练习。   由于冯玉祥的父亲关系网复杂,请客送礼自然是少不了,所以经济方面就常常感到捉襟见肘。这时他们就希望冯玉祥也能参军,每月领上几两银子,补贴家用。   但是,他们所在的那个营都是父子兵,说白了就是“世袭”,老子不干了就由儿子补上名额,外人很难进去,所以冯玉祥补了几次也没有补上。   有一次营中缺了一个名额,外人都还不知道,一位苗姓管事的就说这回补冯大老爷的儿子。别人就问,冯大老爷的儿子叫什么?这一问把那位管事的给问愣了,那个问的人就说我去问问。   那个管事的怕他这一问耽误了时间,缺额被旁人抢走,就说:“我知道,用不着问。”于是就随便写了“冯玉祥”三个字。而冯玉祥以后就沿用了这个名字,没有用父母取的那个“冯基善”。这就是“冯玉祥”这个名字的由来。   补上名额后,冯玉祥并没有马上跟着操练,而是赋闲在家领“空饷”。第二年冯玉祥又进私塾学习了一年,之后就又辍学了。加上之前上学的日子,冯玉祥入学的时间总共也就一年零3个月,但是给他留下了不

文档评论(0)

pjho8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