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教学应注重感悟
一、依据特点,把握重点
根据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和古诗的特点,我认为古诗教学的重点有三:
其一,古诗最重要的特点是讲究意境,这是诗人的情感理想同客观现实的高度统一,是一种独特美妙的艺术境界。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往往比较牵强。原因是他们没有真正领会古诗的意境,对诗的感悟自然不会十分到位。由此可见,学习古诗,关键在领会诗的意境。
其二,古诗是集思想美、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有着巨大的审美价值。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态度,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诵读,这样才能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并在思想上受到启迪。
其三,重视朗读。不管是领会诗的涵义,还是体味其美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朗读能够激活想象,培养语感,所以,朗读必须贯穿于整个古诗学习的过程。
二、步步设境,层层感悟
古诗的教学,一定要把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但对于生活积累有限的小学生来说,体会意境又是最难的。我们知道,诗是诗人的“有感而发”,是什么使诗人有感了呢?我们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创设模拟场景,让学生尝试诗人的感受过程,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演一演,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1.创设情境,换位体验。
古诗,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所以,教学时,我们暂不出示诗句,而是先向学生展现一幅生动、鲜活的画面,并配以适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氛围。这时老师不必说什么,放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画面中,像诗人一样,尽情地去感受,去体验。然后,抓住时机,让学生自由表白,谈谈自己此时的感受。这时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感受已非常接近诗人了。
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运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配以轻快活泼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乡村暮春的景色——篱笆围着的房子,路旁的树叶鲜绿但不茂盛,一条小路伸向远方,一望无垠的油菜花如金色的地毯,花中蝴蝶翩翩起舞,几个孩童正在花丛中捉蝴蝶呢!蝴蝶落下,儿童轻轻地走近,小心翼翼地捕捉;蝴蝶飞走了,他们又急急忙忙地去追……
看到这样的画面,听着轻快的音乐,学生的心也随着诗人来到了乡村,来到了田野,来到了花丛中,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画中读诗,体会意境。
“画中读诗”与“图文结合”的不同在于,它不是引导学生边读诗边看图,而是抓住学生已进入情境,获得了感性的体验这一有利的时机,将诗人与诗作引荐给学生,然后交给学生一个任务:看画面读诗句,看谁指得准,读得清楚。这样就迫使学生更深一层地进入情境,一遍一遍地诵读诗句,在读中展开想象,将自己与画面、诗句、诗人融为一体,展开对话,从而体会到诗的意境,领悟到诗的意蕴,同时得到美的体验。
如《咏鹅》,让学生看看白鹅戏水,体会出“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意境;红日升起,黄河水滚滚向东流去,诗人登高望远,体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烈日炎炎,农夫锄地,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涵义;数九寒冬,梅花开放,体会“为有暗香来”的幽幽清香……让学生从诗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3.读中感悟,进入情境。
古诗意境深邃、寓理含蓄,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其中的弦外之音,醉翁之意。王维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把情感迁移到诗人所创设的艺术氛围里,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客居他乡形单影孤,目睹别人合家团聚,怎能不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又怎能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有句话说得好:“读者的言语美感是诗人的言语形象化的结晶。”那我们何不用它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呢?《暮江吟》一诗,教师可用声情并茂的朗读,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美好的意境,再通过学生的诵读,通过师生互动的朗读评价,去品味欣赏夕阳西照下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万变和江边草地上清露如珠、弯月似弓的清丽风景,去享受诗中如梦如幻的意境之美。
“心生而言立”强调了心灵的丰富深刻对于言语美的决定作用。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应该尊重学生内心的独特体验。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通过读,感受到三峡的奇险美景;通过读,体验到作者获释后顺流而下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通过读,体会到水急舟快而未及赏尽山色美景的遗憾。当然,还有作者因岁月飞逝而生出的失落和对生命如此短暂而未及把握的无奈……
古诗学习,感悟为重,上面所提的教学设想,目的在于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他们创造体验、感悟的条件,使他们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作者:王志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