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行草书风格形成 过程及其对现世之启示.docVIP

王铎行草书风格形成 过程及其对现世之启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铎行草书风格形成 过程及其对现世之启示

王铎行草书风格形成 过程及其对现世之启示【摘要】王铎的行草书风格在书法界的影响可谓煊赫,然而如果仅就表象进行研究,很难深入理解王铎行草书的风格。确切而言,对于王铎行草书风格的研究应当同时关注其风格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理解其内涵。研究王铎行草书风格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其对行草书风格中对二王书法的独特诠释,发掘其开放性取法的价值,以及探讨王铎行草书取法方式的延伸性;王铎开放式的独特取法,亦或是其鲜明的行草书风,都是以自己的书学观念为基础的。这是一条正确的书学之路。 【关键词】王铎;行草书;形成过程;隶书   【中图分类号】J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114-2.5      一、研究王铎行草书风格形成过程的意义   (一)对二王书法的独特诠释   王铎毕生的心血倾注最多的还是在王羲之的作品上,王羲之与王铎是否是血缘同宗,现也无据可证。“王铎一生执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结果居然能够得其正传,矫正赵孟?、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说是书学界的中兴之主了”。但是也会令我们感到一些疑惑。王铎大量的临王作品与原作却有着很大的区别,而王铎以一种怎样的方式来诠释王羲之的,这种方式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王铎所能看到的二王法帖基本是刻帖。实际上,在明代,二王的摹本已经非常珍贵,可以说王铎所临基本为刻帖。正如他在《跋二王贴》里所说:“不悟双钩刻经数手,摹本己儿千年矣,去原墨迹止十之三。望画中龙,即真龙也,真龙乎哉?”   在《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王觉斯是自认为直接承袭二王的,但是他之独宗羲献,实际上是接受了唐、宋化了的晋人。所以他的作品更多的是米南宫、颜平原、李北海、怀素等人的影响,而在空间的处理上,似乎颇有旭、素和黄鲁直的影子在。”透过这段话我们或许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王铎是经由唐宋这个阶梯而上溯到二王的。由于王铎曾今在翰林院任职,有机会目睹唐宋真迹,他也充分地利用了这一机会。“观米海岳书,矫矫沉雄,变化于献之、柳、虞,自为伸缩,观之不忍去”。“余经见内府米真迹书启约千余,字洒落自得,解脱二王,庄周梦中,不知孰是真蝶,玩之令人醉心如此。”这两段文字是王铎在观米芾法帖后的感受。首先说明米芾之书源于晋唐,由王献之、虞世南、柳公权变化而出。其次,在王铎眼中米芾是对二王最好的诠释,自然经由此便可以得窥二王门径,潜心修炼,终成正果。 (二)开放性取法的价值   书法风格的形成,是一系列过程的积累。积累审美,积累体验,积累技法,积累语言,也积累着内心与外部世界的融合,最后是自我的生成。王铎用他的书法实践告诉我们书法是一种修炼,绝不是简单的描摹和拼合。同时,这也说明了王铎取法范围的宽广,以及在取法上的开放性。 当我们对王铎行草书风格的形成做细致梳理时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他对二王作品的临习方式,说明他有自己独特而明确的视角。绝不会为了单纯字形的描摹,也没有对二王书法做“家奴式”固守,而是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从他对唐宋诸贤的学习,也可以看出他对自己行草书的风格有着较为明确的把握。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如何获得相应的养分。当然这一切都与他自己对书法的理解有关,即他自己的书法审美决定了他取法的开放性。这一点下面会单独论述。一个个性鲜明的书家必定会有较为强烈的创造欲望,而这种创造性就觉得他不会固守一家,他的取法必定是多样的,而且是明确的。这也就是王铎开放性取法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意义。 (三)对王铎行草书取法方式的延伸性探讨   由王铎的开放性取法方式来看,他既不会固守某一家;同样,他也不会固守某一种书体。正如上文所引清人张庚所言,王铎书“法兼篆隶”。对篆隶笔法的吸收及运用,最终成就了王铎沉雄的行草书风。对此进行探讨,对我们的启示或许更多。但是我们所能见到王铎的篆隶作品十分稀少。隶书墨迹仅见《三潭诗卷》和《五言律诗册》。在王铎的作品集里也都有收录,可见人们是关注到王铎的隶书的,但是对这件作品的认识多停留在一般的分析上,而没有与王铎整个的书法世界相联系。如黄思源主编的《王铎书法全集》中讲到王铎的隶书“字体保持着隶书的扁形,然已去方而变为圆势。点画也减弱了蚕头燕尾的波磔撇捺,而多楷体的方折或圆劲。……而与汉隶相去甚远,较接近于明隶。”人们对王铎隶书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概念的层面,较少深入探讨,而这种探索对理解王铎的行草书风格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先来看看唐人的隶书《叶慧明碑》和《石台孝经》中的选字   唐人隶书可以说是十分规范的,正因为规范,所以少了汉代隶书的质朴和灵动。因此,现在人们很少以唐隶作为范本。不可否认的是唐隶在点画形态上还是很标准的,但由于历史的缘故,唐隶不可避免地受到楷书的影响,已经很难高古了。这一点在一些楷书名家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