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弟子规教育应处理好几个关系.docVIP

学校开展弟子规教育应处理好几个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校开展《弟子规》教育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落水镇海子小学 杨万波 时下,弘扬传统国粹,汲取往圣先贤精华,转变日益沦落的中华道德,重新找回“礼仪之邦”的自信和尊严成了举国上下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是每一个有抱负的中华儿女至切的心愿。 “建国君民,教育为先。”教育是强国富民之本,古德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教育应该从儿童做起,在这个时期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孩子的一生将受用无穷。《弟子规》是家庭教育之集大成者,是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是道德品行教育最好的教材。因此,《弟子规》走进校园,走近孩子,走入家庭,培养孩子本善、仁孝的德行,使其在生活中能做到孝敬父母师长、仁爱兄友亲朋,严于律己,诚信待人是教育的本源和必然。笔者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倍感在学校开展《弟子规》学习、实践的重要与迫切,故在自己躬身奉行的同时,努力的引导、鼓励身边的人学习、实践《弟子规》。“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随着《弟子规》的学习实践走向深入,笔者在深感“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的宝贵之余,也深觉世俗力量、成人思维的撼动之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笔者认为,学校开展《弟子规》教育应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教师被动跟随与心理认同的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导力量,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因此,让教师积极投身于学习实践《弟子规》是学校开展《弟子规》教育成败的关键。在笔者的身边,老师们面对《弟子规》的学习实践主要有三种态度:一是通过研读传统文化书籍,参加传统文化培训,深感传统文化对自己家庭和睦、生活幸福、工作和谐的重要性,进而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更加努力的学习实践,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更和谐。二是静不下心来认真学习、领会传统文化的精神,没有自己的主见,有如墙上的芦苇,人云亦云。三是持敌视、对抗的态度,不愿学习,不想实践,不肯承认传统文化的仁孝、本善理念,打着张扬个性、去除糟粕的旗号,专挑传统文化中与现实有所差距的“词句”大做文章,而罔顾百年以来国人人伦丧失、道德败坏的现实,罔顾身边一桩桩血案、一件件忤逆的发生,罔顾生活中真人面前假话连篇、损人不利己、见人善即思妒的丑恶盛行。于是乎,真善美者秉承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原则,不断努力,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实践着教育的真谛——养德;假恶丑者秉承自我中心意识,“闻过怒,闻誉乐”,不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笔者认为:面对现状,学校当坚定信念,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培训,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让传统文化的精髓带给老师们实实在在的幸福与快乐,变挖苦嘲讽为心理认同,变被动跟随为主动实践。 家长的认识与践行差距的关系 近百年来的社会变革致使中国的传统国粹在西学东进的挤压下日愈式微,传统的尊师重教、孝亲爱人、严谨诚信等美德被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至上、无底线开放等西方观点取代,经济利益成了人与人交往的基础,社会的价值观变成了唯财是图、钱权交易、关系至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开展《弟子规》教育,培养孩子孝顺父母、友爱亲朋、严谨诚信、博爱仁德的品质,显得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所以,刚开始时,不少家长心存疑虑,害怕我们的教育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受人欺侮,整天忧心忡忡,甚至于劝我们不要学习《弟子规》。事实胜于雄辩,随着学校《弟子规》教育的深入,孩子们变了:不再顶撞父母,不再好吃懒做,学会了主动做家务,学会了关心父母长辈,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于是乎,家长的想法也变了:把老师看作点石成金的“仙人”,希望老师教得更多,希望孩子做得更好。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孩子是双亲的镜子,孩子的行为能清晰的反映出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因此要让孩子具有良好的品质,父母的“教”是次要的,“做”才是主要的。面对家长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多召开家长会,通过沟通培训,让家长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和孩子一起开展亲子共读、同实践活动,既有利于融洽亲子关系,也有利于生活实践和共同成长。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扬弃的关系 历经五千年风雨沉浮而不衰的传统国粹自有其顺应时事、承前启后的强大生命力,实践证明她的精神、理念是社会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坚强支柱。近百年来的完全否定、全盘西化所带来的人伦尽丧、道德失却、社会浮躁正是它强大生命力的注解,时至今日社会各界重拾传统、唱响国学的呐喊更是她生命绽放的明证。 当然,我们重拾国学,重温经典并不是说我们要完全按经典的要求去做,不折不扣的执行。如果真是那样,叫盲从,是对经典的曲解与亵渎。学习经典贵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掌握其精髓,实践其理念。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弟子规》,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与时俱进的学习、继承,取其启蒙养正的精华,去其中庸过度的糟粕。但笔者要强调的是切忌“任己见,昧理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xud4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