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探析.docVIP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探析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探析【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方法 回顾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胸腰椎压缩骨折84例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未出现骨水泥渗漏、无神经、脊髓受压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平均椎体前缘高度从治疗前估算原高度的(83±14)%,提高到(99±13)%。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是新型微创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恢复椎体高度,疗效确切的优点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探讨 随着人口老年化,骨质疏松症患者日益增多。在美国每年有70 多万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发生。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s, VCFs),主要发生在胸腰椎, 可引起急性或慢性疼痛、脊柱变形、胸腹腔容积缩小、胸腹腔脏器功能减退, 使患者活动受限、长期卧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新型微创技术[1],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方面有止痛和恢复椎体的强度、硬度的作用。对我院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84例,其中男50例,女、34例;年龄41~83岁,平均73.2岁。骨折部位:T10 9例,T1115例,T12 14例,L1 30例, L210例,L3 6例。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受损或压迫症状,病变情况稳定,受伤时间均小于7 d 1.2 方法 术前常规X 线正侧位片、CT 三维重建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 ing, MRI) 检查, 以确定病变部位、受累程度、椎弓根及椎体后缘有无破坏及破坏程度, 测量椎体中线前1/3 经椎弓根中央至体表长度及体表椎弓根轴线与正中棘突的距离, 设计穿刺点、进针路线及长度。手术套装包括穿刺针、引导丝、扩张套管和扩张器、骨钻及推送杆。临床使用Ⅲ型丙烯酸树脂骨水泥(PMMA) 主要由甲基丙烯酸甲脂和甲基丙烯酸甲脂单体组成,含硫酸钡显影剂。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每步操作必须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完成,并使X线投照方向与椎体终板保持平行,终板呈一线影;正位下两侧椎弓根的形状必须对称并与棘突的间距相同。采用经皮穿刺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C形臂透视下正确置入穿刺针, 确认穿刺针位于椎弓根影内, 继续钻入当侧位显示针尖到达椎体后缘, 正位显示针尖位于椎弓根投影内侧壁, 但不超过椎弓根内缘皮质, 说明进针方向正确, 针尖钻至压缩椎体的中前3 /4交界处, 退出针芯置入工作套管, 经工作套管置入精细钻头 经椎弓根, 在椎体内形成一个骨性隧道, 便于球囊的置入。置入球囊。连续透视监测下注入对比剂(碘海醇) 缓慢扩张球囊加压至50 psi(1 psi=6.894 8 kPa)时取出内芯,以利于球囊在椎体内扩张。扩张压力的最大值一般应小于250 p si,最大不超过300 p si。当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或球囊到达椎体上下终板时,停止加压,调配甲基丙烯酸树酯骨水泥,连续透视在牙膏期用骨水泥注入器低压下注入椎体内,填充满意时即停止注射 2 结果 术中未出现骨水泥渗漏,包括硬膜外渗漏,椎间孔渗漏和血管渗漏,术后均无神经、脊髓受压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平均椎体前缘高度从治疗前估算原高度的(83±14)%,提高到(99±13)%;平均中线高度从治疗前原高度的估算的(76±14)%,提高到(92±11)% 3 讨论 1987 年法国Der amond 创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 cutaneous v ertebro plasty, PVP) [2]是在影像学帮助下经皮穿刺, 向骨折的椎体内注入丙烯酸树脂骨水泥, 达到稳定骨折、重建脊柱生物机械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缓解疼痛的一种手术。PVP技术只能加固椎体,但不能恢复椎体高度, 矫正继发的脊柱畸形; 同时骨水泥需在较大压力下向椎体内注射, 骨水泥外溢导致神经与脊髓受压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并影响骨折愈合 后凸成形术主要在1998年FDA[3], 通过对可扩张球囊的验证后开展。后凸成形术与椎体成形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注入骨水泥前,球囊扩张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恢复脊柱序列;通过骨扩张器械预先撑开空间,压缩空间周围骨松质,在空间周围形成由压缩骨松质构成的屏障,防止骨水泥渗漏; 由于是预撑开空间,骨水泥的注入量可以较好地确定,避免了过多的骨水泥; 预撑开空间使注入骨水泥时的压力明显降低,故而更加安全[4] 骨水泥注入后在短时间内凝固成团块, 能阻抗创伤造成的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