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以前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云南金融.docVIP

辛亥革命以前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云南金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以前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云南金融

辛亥革命以前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云南金融摘要:对辛亥革命以前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云南金融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并对此前的云南货币及金融机构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云南是一个落后的边疆省份,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云南货币及金融业发展的特殊性。从对云南金融史的研究中可以看到金融业对云南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及军事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云南货币;富滇银行;东方汇理银行;法币改革 中图分类号:17831.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45431(2009)06-0100-07 一、辛亥革命以前云南货币金融史发展简要回顾 (一)盐巴和贝币 研究物物交换中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云南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根据一般的历史记载,反映物物交换的特色,牛羊缯帛诸物都曾以实物货币的身份出现在交换中,后来还有盐和鸦片。特别是盐,据《马可波罗行记》第一一六章《建都城》中记载:“其小货币则用盐,取盐煮之,然后用模型范为块,每块约重半磅。”明代的《云南图经志》卷二《武定府》记:“土人贸迁有无,惟以盐块行使”。卷四《楚雄府》记:“黑盐每块重二两,军民交易皆用之”。这些记载证明云南用盐为货币是很普遍的 云南货币的特殊性最突出的是在贝币的使用上。有人认为“云南用贝做货币,已早在西汉以前”。1956年3月,云南晋宁石寨山发掘古墓,曾出土大量的海贝为证。云南在9世纪至17世纪长期使用贝为主要货币。据《新唐书“以缯帛及贝市易,贝之大若指,十六枚为一觅”。10世纪初晚唐五代之际,“云南贝子极多”。这是由于南诏时的商品交换活动范围扩大到了东南亚沿海地区,远到湄公河、湄南河及伊洛瓦底江的人口处,故贝由沿海各国不断流入而成为主要货币。据《马可波罗行记》第一一八章《哈刺章州》(云南)记载:“彼等所用海贝,非本土所出,而来自印度。”非本土所出当然是事实,但不是只来自印度,因当时东南亚各国普遍使用贝为货币。这一时期云南民间货物交易及田宅买卖大体都用贝作价,计数之法,一贝称庄,四贝称手,十六贝称苗,八十贝称索,一千六百贝称袋,上文中所说的“觅”即“苗”的同音异字。元朝初时,《元史“云南民以贝代钱,是时初行钞法,民不便之,赛典赤为闻于朝,许仍其俗”。根据方国瑜先生的考证,直到17世纪左右,西方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东南亚沿海各国后,云南的贝币流通才开始衰落而逐渐停止。而此时也是青铜开采,云南开始鼓铸铜钱的时候了 (二)铜钱 云南开采有色金属铜、锡、银等有悠久历史。晋朝常璩《华阳国志“堂螂县出银、铅、白铜”的记载。堂螂或堂狼即东川的古名,堂螂所造铜器著录年代最早为东汉章帝建初八年(公元83年)。东川的汤丹矿开办于明代,落雪、茂麓等矿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开采已极盛 (三)银锭 铜矿的发展促进云南成为采铜和铸钱的重点省区,但是制钱始终只是清代通用的货币中的一种。据清代《皇朝文献通考、钱币》中记载:清初“始专以银为币”,此说法不准确,清代实际上都是银钱并行制,如顺治初期即有明确规定:“钱千准银一两,定为画一通行之制”。为什么清代要继承明代银钱并用的现实呢?是因为“钞皆易烂,而银可久使,钞难零析,而银可分用” 云南银锭来源复杂,有资料说竟有一百六、七十种之多,主要有元宝、川白锭、牌坊锭、细丝槽银几种 (四)牌坊锭和公估制度 由于银锭来源复杂,成色参差不齐,光绪十年(1884年)前后,省城银钱业兼倾销银两各商家(市面简称兼销铺)始集会议决,创销一种方长八角形之银锭,名为牌坊锭,定为每锭重五两上下,成色以九八为标准。嗣因各号倾销成色各不足九八,而一律按照九八成色倾销者,仅有数家。于是公推此数家为公估商,呈报官厅立案。凡兼销铺销成之牌坊锭,必经估商审定,加盖公估戳记,始得以公估银通用。所有商民完纳赋税及各州县官报解正供款项,一律以公估牌坊锭加色上兑,不得异议。市面交易亦以公估为标准,至是银两成色始收整齐划一之效 云南之所以以牌坊锭作为收交中的主要货币自有其特殊原因。云南是经济不发达的边疆省份,全省钱粮不及江浙的一府。湖北和四川两省来的协饷都是大银锭,必需改铸为适合云南市场需要的小银锭。另外,云南与越南、缅甸、泰国接壤,通过贸易和其他往来,带回来的国外银饼、银元,一般都按习惯熔为银锭。而云南省内各地商品经济发达的程度不尽相同,所以“滇中及滇东、滇南一带,多用牌坊锭,滇西则多用槽银”,此种槽银,又通称细丝槽银,与母鸡课银都是各地通用的小银锭。据《昆明市志长编》记载:清末昆明有兼销铺二十多家,公估商六家,多半集中在今天昆明的光华街、正义路和文庙横街一带 (五)高利贷与当铺 古老的典当业据文献记载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据《新纂云南通志》记载:“本省典当由来已久,有典、当、质、押四种之分。典之资本最大,利息最轻,押值亦较高,当次之,质又次之,押则实得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