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和王安石的菊花落瓣之争
王安石和蘇軾是北宋時齊名的文章大家,二人都曾師從歐陽修。在他們之間曾有這樣一段故事。苏东坡与王安石的菊花落瓣之争作为诗话,见之于多种书籍,为人们所熟知。学术上的争鸣。本属常事,但他们之间的根本矛盾则是政见不合。王安石当宰相,推行新法,苏东坡反对变法。菊花之争不过是政治斗争在学术领域中的一种反映。
蘇東坡原來是翰林學士,后被貶為潮州刺史,他一直認為是因為揭了王安石的短而遭此報复。三年刺史任萵滿,蘇東坡四到京城。一日去拜見王安石,在書房等待時,蘇東坡偶然看見硯石臺底下壓著一首沒有寫完的詩稿,題回叫詠菊,但只寫了[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兩句。柬坡心想,按常理秋天才刮西風,菊花開在秋天,老了也只是枯萎,不會落花瓣的,于是揮筆依韻續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聽。寫完不等見到王安石就走了。
王安石看到蘇軾續的詩,笑了笑,接著寫起奏章,他建議皇上讓蘇東坡到黃州當團練副使,皇帝批准了。東坡對此很不滿意,到任后心事不在政事,經常游山玩水,飲酒賦詩。一天,有好友來看他,東坡忽然想起他后園的幾株黃菊,于是,便邀好友一同去玩賞。前天刮了大風,這時只見滿地鋪金,而菊枝上一朵花也沒有了,蘇東坡警訝不巳,半晌說不出話來。
此時蘇東坡才明白王安石讓他到黃州任職的真意,原來是讓他來看菊花的。東坡認識到錯改了王安石的[詠菊]詩。馬上想向太師賠罪。后來他找機會趕回京城,到相府見了王安石,對錯改詩句一事,拜伏于地,表示謝罪。
王安石笑著說:[你沒看見過菊花落瓣,不怪你。]這樣,兩大名家,一個知過即改,一個恕以待人,在詩壇上留下一段佳話。
恕以待人,知過即改,是儒家的待人之道。
王安石写了两句咏菊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池金。苏东坡看过觉得很可笑。菊残犹有傲霜枝,怎会风吹落满地?便提笔在诗后面续写一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看后说是根据《楚辞》夕餐秋菊之落英写的。恰巧苏东圾又作诗谤讪朝廷,王安石就授意李定弹幼苏东坡吟诗怨谤君上。神宗皇帝大为震怒,下之于狱,并欲置于死,幸而张万平出来说情,才被贬滴黄州。
后来有人说王安石叫苏东坡到黄州去是体验生活。第二年秋天,苏东坡亲眼看到黄州菊花落满池,不禁目瞪口呆。这种说法,值得商榷。首先,苏东坡去黄州,是因罪贬谪,这是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说王安石要他去体验生活,那未免把问题看得太天真幼稚了。其次,黄州菊花并无落瓣的特殊现象。所谓洛瓣之说是从古剧目《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编造剧情中找到根据的(见《曲海总目提要》),这怎么可以信以为真呢?菊花落瓣之争是戏剧故事,不能视作真实历史。
《西塘集耆归续闻》中早就对此书作过评语,认为王安石也有强辩处《楚辞》虽有洛英之语,所谓洛英者非飘零满地之谓也。夫百卉皆凋落,独菊花枝上枯,虽童孺莫不知之。王安石作事,动辄以经为证,故新法之行,亦取合于周官之书,其大概类此耳。这种看法倒是很有道理的。
政治上,王安石属于入世一派,勇于开拓,勇于任事,勇于承担天下大任。苏东坡属于出世一派,超然物外,视功名如粪土,视挫折如小憩。王安石积极主动地方面多一些,苏东坡则有逃避的情绪。
从文学上,苏东坡更加潇洒旷达,山水寓于情,古今寓于梦,读他的诗、词、文,如同白鹤舞于江上,让人目不暇接,如在梦中。王安石则抱负长远,居朝堂之高,思四野之苦,读他的诗、词、文,如同雄鹰翔于天上,纵横千里,不知所之。两人都是才子,才华横溢,但王安石相对粗糙一些。
大约是苏东坡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在他被贬谪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 ”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象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又问小孩说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 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但后人评价说,王安石身为宰相,气量心胸也太狭小,他虽懂得地方上的风俗人情,也不应该因苏轼错改了他的两句诗,而立“乌台诗案”,置苏下狱,进而又随便发配人家。这样做,与搞“文字狱”何别。其实,从史实上看,王安石罚苏东坡,错改两句诗不过是表面上的次要的原因,实质上主要原因,则是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