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光旖旎地神奇——闻名遐迩首阳山
中国·定西党政网 ?? ? 2012-05-03 09:44
巍峨高峻的首阳山是一座古老的山,座落在渭源县莲峰乡享堂沟。说它古老,并非因山中至今还盛产千年的白色薇蕨,而是有两个叫作伯夷、叔齐的人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并住下来直到死去。首阳山,从此闻名遐迩。
伯夷和叔齐的故事,是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故事,从《诗经》起就开始记载和传诵。司马迁在《史记》中将伯夷列为列传第一。三千年前的商朝末年,在今河北省庐龙县境内有一个叫孤竹的小国家,国君曾表示过他的继承人应是小儿子叔齐。国君死后,叔齐有意让位于大哥伯夷。伯夷不仅以“父命也”坚辞不就,还为了让叔齐继位而离开孤竹。同样不肯继位的叔齐也同样地离开了孤竹去追寻大哥。这样一来二儿子便继位当上了国君。相继离开孤竹的伯夷和叔齐无家可归,他们听说西岐西伯姬昌,也就是历史上我们所说的周文王,对于老人特别友好,便相携同赴西岐。到了西岐,姬昌恰好死去,姬昌的儿子姬发也就是周武王将父亲的木雕像载于战车,正要兴兵东行讨伐商帝辛纣,二人叩马而谏,说父死未葬就动干戈为不孝,身为商朝属臣却去攻伐君上为不仁。姬发听了差点气坏了,手下人竟要拔刀杀掉兄弟二人,幸亏姜太公说“他们还是讲义气的人啊”,才使他们保全了性命。兄弟二人感慨万分弃周西去,过起了流浪的生活。他们一直越过陇山辗转跋涉,来到还没有纳入西周版籍的戎羌之地,进入首阳山中隐居起来。后来周武王平了天下建立西周,首阳山一带全成了西周的领土,伯夷和叔齐“耻食周粟”,立志连西周土地上生长出的粮食也不吃了,靠采折山中的白薇蕨填肚子。不久,他们便饿死在首阳山。
饿死在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后人对他们的评论各有不同。而伯夷、叔齐饿死的首阳山,后人们也颇有争论。有人说是山西永济县的首阳山,有人说是陕西岐山县的首阳山,河南偃师县的首阳山。确认陇西首阳山也就是此处首阳山,是东汉著名女史学家班昭及所著《通幽赋》。南宋地理学家祝穆《方舆胜览》重申班昭的见解。而后人断定渭源首阳山的直接依据,是其当时未入西周版籍的地理方位和山中生长薇蕨的物产特征。再说在莲峰一带,还一直流传着一个伯夷和叔齐究竟怎么饿死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
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这天正在山中采折蕨菜,一位当地的羌族妇女走过来问他们:“听说你们两位都是贤人,为了义气不肯吃周朝的五谷,可是这蕨菜也是周朝土地上长出来的,你们为什么要吃它呢?”这一问问得两个老人无话可说,但转而一想这不过是山野村妇的蠢话而已,仍然采薇充饥。不料不多久又来了一个叫王摩子的人,这人可是有学问的士大夫,居然也用相同的话诘难他们。这下子两位老人非常伤心,连蕨菜也不去采了,等着饿死了事。在连饿七天奄奄一息时,见他们志气如此坚定的天帝动了怜悯之心,特地派一只鹿下凡来给他们喂奶。垂死的两位老人吃了鹿奶便慢慢恢复过来了。有一次他俩跪在地上贪婪地吮吸鹿奶时,不约而同动了一个念头:这鹿多么肥啊,鹿肉吃起来味道多么好啊!谁知他俩这么一想,这只鹿便撒蹄而去,从此也再不来了。两位老人就这样被饿死了。
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传说,是不会有什么天帝派什么鹿喂奶给伯夷、叔齐,但却给我们留下了非常耐人寻味的故事。现在首阳山主峰的山坳中辟有青松掩映的宽阔墓地,墓地上并排筑起两座高冢。冢前立有晚清时所建的青砖牌坊,其额首“高山仰止”四个绿底黄字分外醒目。牌坊正中镌有“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为陕甘总督左宗棠所书。两侧对联为:“满山白薇味压珍馐鱼肉,两堆黄土光高日月星辰。”横披为“百世之师”。墓地后面山坡上,有唐贞观年间(公元627年—650年)初建,清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的清圣祠。清圣祠院内立有众多石碑,其中有左宗棠撰文并篆额的《新建首阳清圣庙碑》和左部提督军门、湖南桂阳人范秉诚的《首阳怀古》七言古风诗碑。《新建首阳清圣庙碑》立于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除记叙清圣祠兴建始末,还有天下四座首阳以此山为确的论述。
蜿蜒岷山而至,以阳光首照而得名的首阳山,就因有着伯夷、叔齐的故事座落于甘肃定西境内,高耸于渭源享堂沟畔。陪伴它的,仍然是参天的松柏、蓊郁的林木和遍布山中的白色薇蕨。每当立夏到芒种这个季节,当地男女老少背篓提篮,踩着朝霞折采嫩蕨。他们一边采蕨,一边漫“花”对歌,欢声笑语溢满山林,复苏着陇中古老的大地。(供稿:郭建民 责编:郭宝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