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庄水库保护煤柱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庄水库保护煤柱设计

高庄水库保护煤柱设计 【摘要】:本保护煤柱设计为正明煤业井田内高庄水库保护煤柱设计,该设计采用垂线法进行设计。 关键词:高庄水库 保护煤柱 垂线法 一、概况 高庄水库位于井田东部榆林村东,是1962年由左权县龙乡投资兴建,总库容量20万m3,汇水面积7.2km2,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坝长125 m,高15 m,为年调节水库,雨季存水较多。水库面积3.07万m2,积水标高1204.3m,积水深度4.6m,入库水量3.6m3/h,排出水量3.6m3/h,水量14.1万m3。72°,下山移动角β为68°,表土移动角φ取45°。 受护对象煤层的埋藏深度、煤层厚度、煤层倾角及黄土层厚度见下表。 名称 煤层埋深 煤厚及倾角 表土层厚度(平均) 高庄水库 325-370m 5.51m/8° 7m 三、设计方法选择及围护带宽度确定: 合理的选择煤柱留设方法,可以减少浪费煤炭资源,使煤炭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故此选择垂线法进行留设。 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规定 高庄水库属(Ⅱ)级水工受护对象,其围护带宽度为15m。 四、垂线法设计步骤及过程 1、受护对象拐点坐标一览表: 高庄水库边界拐点坐标: 点号 高庄水库 X Y Z 1 4101905.61 1207 2 41019498 1205 3 4101994.99 1205 4 4101950.96 1206 5 4101963.94 1210 6 4101936.16 1212 7 4101994.42 1212 8 4101979.87 1208 9 4101863.12 1208 10 4101860.37 1207 11 4101873.76 1211 12 4101901.83 1209 13 4101889.28 1207 2、确定1、2、3、4、5、6、7、8、9、10、11、12、13拐点圈定高庄水库受护对象边界,在外侧加围护带15m,得围护带边界点a、b、c、d、e、f、g、h、i、j、k、l、m。 3、在围护带边界点a、b、c、d、e、f、g、h、i、j、k、l、m向外按公式S=h×ctgφ,所求得黄土层的宽度划出a'、b'、c'、d'、e'、f'、j'k'、l'、m'。 4、黄土层的宽度计算一览表: 高庄水库: 拐点 标高 基岩标高 黄土层厚度 备注 1 1207m  1200m 7m S=h×ctgφ =7m×ctg45°=7m 2 1205m  1199m 6m  S=h×ctgφ =6m×ctg45°=6m 3 1205m  1198m 7m  S=h×ctgφ =7m×ctg45°=7m 4 1206m  1200m 6m  S=h×ctgφ =6m×ctg45°=6m 5 1210m  1202m 8m  S=h×ctgφ =8m×ctg45°=8m 6 1212m  1204m 8m  S=h×ctgφ =8m×ctg45°=8m 7 1212m  1204m 8m  S=h×ctgφ =8m×ctg45°=8m 8 1208m  1201m 7m  S=h×ctgφ =7m×ctg45°=7m 9 1208m  1201m 7m  S=h×ctgφ =7m×ctg45°=7m 10 1207m  1201m 6m  S=h×ctgφ =6m×ctg45°=6m 11 1211m  1205m 6m  S=h×ctgφ =6m×ctg45°=6m 12 1209m  1203m 6m  S=h×ctgφ =6m×ctg45°=6m 13 1207m  1200m 7m  S=h×ctgφ =7m×ctg45°=7m 5、由黄土层宽度所划出的a'、b'、c'、d'、e'、f'、j'k'、l'、m'多边形,保护煤柱边界用垂线法圈定,由各点分别作线段a'b'、b'c'、c'd'、d'e'、e'f'、f'g'、g'h'、h'i'、i'j'、j'k'、k'l'、l'm'、m'a'各垂线长Q(煤层上山方向垂线长度)、L(煤层下山方向垂线长度), 按下式计算: Q=(H-h)ctgβ′/(1+ctgβ′cosθtgα) L=(H-h)ctgγ′/(1- ctgγ′cosθtgα) 上山方向移动角β=72° 下山方向γ=68°,走向方向δ=72° 根据下列公式求出: ctgβ′=(ctg2βcos2θ+ ct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