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词王力古代汉语.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代词王力古代汉语已整理

代 词 内容提要 1、介绍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人称代词、无定代词、辅助性代词。 2、能够全面了解古代汉语代词的基本情况,能在具体文句中辨认代词,能够解释该代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做到准确地今译。 3、注意代词在宾语前置句中的用法。 参考书目 吕叔湘、江蓝生《近代汉语指代词》,学林出版社,1985 俞理明《佛经文献语言》,巴蜀书社,1993 第一节 疑问代词 一、指人的疑问代词 “谁”、“孰” “吾与徐公孰美?” “礼与食孰重?” “吾孰与徐公美?” “君料臣孰与舜?”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二、指事物的疑问代词 “何”、“胡”、“曷”、“奚” “何贵何贱?” “曰:‘是何也?’” “大王来何操?” “许子何不为陶冶?” “姜氏何厌之有?”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子奚乘是车也?” “胡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 “奚以知其然也?” 三、指处所的疑问代词 “安”、“恶”、“焉” “沛公安在?”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且焉置土石?” 第二节 指示代词 一、特指或泛指代词 “其” 、“之”、“兹”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其是之谓乎?”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之二虫,又何知?” “姜氏欲之,焉避害?”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二、近指代词 “此”、“是”、“斯” “此天子气也。” “仁者固如此乎?” “是乃仁术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微斯人,吾谁与归?” “可为流涕者,此也。”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三、远指代词 “彼”、“夫”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由此及彼。”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夫晋何厌之有?”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区分语气词和代词的“夫” ①“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②“夫战。勇气也。” ③“夫大国,难测也。” ④“夫晋何厌之有?” 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⑥“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四、“尔”、“若”、“然” 公与为尔也。公与为尔奈何?公与议尔也 。 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河东凶亦然。 第三节 人称代词 一、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 “朕” 《离骚》:“朕皇考曰伯庸。” “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身” 《尔雅·释诂》:“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朕、余、躬,身也。”晋郭璞注:“今人亦自呼为身。” 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三国志·蜀志·张飞传) 虏既入,兵刃交至,问曰:“青州刺史沈文秀何在?”文秀厉声曰:“身是。”(宋书·沈文秀传) 二、第二人称代词 “女(汝)”、“尔”、“若”、“而”、“乃” 《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 《史记·陈涉世家》:“若为庸耕,何富贵也?” 戈仲性狷且俗,俗无尊卑皆“汝”之。(晋书·姚戈仲传) (游雅)尝众辱奇,或“尔、汝”之,或指为小人。(魏书·陈奇传) 见公卿不礼,无贵贱皆“汝”之。(隋书·杨伯丑传) 祢衡有逸才,与孔融为“尔汝”交,时衡年二十余,融年已五十。(世说新语注引文士传) 三、第三人称代词 “彼”、“之”、“其” “彼可取而代也。”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其父信之。”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盍各言尔志?’” “燕军夜大惊。……五千人因衔枚击之。” 其 武王梦帝予其九龄。 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名曰善明。慈惠光被,十方歌懿,民赖其休,犹慈子之宁亲也。(三国·康僧会《六度集经》) 汝遭勤苦,乞丐遇患,无所不至,而不能得。何不诣王,从其乞丐?(西晋·竺法护《生经》) 子 王爱万姓,如父母爱其子……王复语御车者:“徐行,我欲见我国人民,使子寿无极。”(法炬《大楼炭经》) 他 《说文》:“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制,岩邑也……他邑惟命 。 王顾左右而言他 。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萧通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 见他老病死,不知自观察。(佛所行赞·离欲品) 若此愚人,讳闻己过,见他道说,返欲打扑之

文档评论(0)

qianqia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22413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