蕺山气论之二重解读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蕺山气论之二重解读论文.doc

  蕺山气论之二重解读论文 关于刘蕺山的形上思想,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学者认为蕺山哲学是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有学者认为其哲学仍是性体或心体一元论。还有学者,看到蕺山有时似是以气为本体,有时似又把心、独体看作本体,因而认为蕺山有二元论倾向。本文认为,这些意见分歧主要是因为未能确切把握“气”范畴在蕺山哲学中的两重意义而引起的。在蕺山哲学中,“气”须作二重解读:或指宇宙生成论上的质料.freelatter)相提并论,结果无形中似乎有了定论:气即是物质性的存在。其实,中国哲学中的“气”,并不仅指物质性的存在,也可指精神性的存在,其丰富意蕴远非西方哲学中的“质料”可比。“气”最一般的含义当是“生成万物的根本”,而不是“构成万物的质料”。后一说法是对前种说法进一步作某种解释后派生出来的。生成万物的根本并不一定就是物质性的。如《老子》讲道生万物,其道并非是物质性的。有学者认为《管子·内业》中“凡物之精”一段中的精气说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唯物主义气一元论,这种论断未必恰当。《内业》说:“是故此气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音。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又说:“其所以失之,必以忧乐喜怒欲利,能去忧乐喜怒欲利,心乃反济。”可见,此气明显地具有精神特点。旧注谓“精谓神之至灵者”lxii,与“质料”不可同日而语。 即就宋明儒学而论,“气”也不单指物质性存在。如陆象山认为阴阳是形而上者,即含有以气为形上之意。王阳明也说:“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即是气。”lxiii这是以气言本心。阳明又说:“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是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lxiv又说:“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lxv阳明所说的“同此一气”、“一气流通”虽可解作“一体无间”,但解作良知本体也未尝不可。明儒唐鹤征说:“知天地之间只有一气,则知乾元之生生皆是此气。知乾元之生生皆此气,而后可以言性矣。”lxvi这是以气说“乾元”。可见,蕺山以“气”言本体,在中国哲学史上是渊源有自的。 从词源上讲,“气”的本义是云气、呼吸之气。经抽象上升为哲学范畴后,其含义并不受物质性的“云气”这一原始意义的封限。这可与西文“spirit”(精神)一词相提并论。“spirit”源于拉丁文“spiritus”一词,其本义是气息、呼吸。“气”的情况也与此类似。气的特点是活动,进而与生命联系起来,再进而直指宇宙大生命,即生生的宇宙本体。 中国哲学中可以上下讲的范畴不是个别的,如“性”可指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命”可指理命和气命。对“气”也可作如是观。 “气”与西方哲学中的“质料”不类,早有学者指出。如熊十力先生说:“自气之灵妙有则而其化不息以言,则与西洋旧唯物论师之所谓物,其精粗迥别,不止天渊之判也。”lxvii甚至西方学者中也有人看出,“气”具有物质和精神二方面含义(“the dual aspect of chi as both matter and spirit”)。lxviii因此,本文把蕺山哲学中的气离析为“生生之气”和“氤氲之气”,作两重解读,不仅考之蕺山本人文献,足有可征,即便质诸中国哲学史,亦非无稽可查也! i 《学言中》,《刘子全书》卷11,页22。《刘子全书》以下简称《全书》。 ii 《学言中》,《全书》卷11,页15。 iii 《养气说》,《全书》卷8,页22。 iv 冯友兰持浩然之气非本有的观点,见《孟子浩然之气章解》,载《三松堂学术文集》,198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版。杨儒宾、黄俊杰、蒋丰年等人认为浩然之气有超越义。本文作者从汪义丽《论帛书五行篇中的“心”与“气”的关系》一文中获悉此论,见《孔孟学报》,民国八十五年第七十一期。 v 《学言》,《刘子全书遗编》卷2,页13。 vi 《易衍?七章》,《全书》卷2,页13。 vii 《学言中》,《全书》卷11,页9-10。 viii 《学言下》,《全书》卷12,页21。 ix 《学言上》,《全书》卷10,页12。 x 《会录》,《全书》卷13,页29。 xi 《学言中》,《全书》卷11,页3。 xii 《明儒学案》卷44述曹端之学处。 xiii 《学言中》,《全书》卷11,页11。 xiv 《论语学案》三,《全书》卷30,页50。 xv 《学言中》,《全书》卷11,页11。 xvi 《学言》,《刘子全书遗编》卷2,页12。 xvii 《孟子师说》,浙江古籍出版社版《黄宗羲全集》第一册,页139。 xv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