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七年级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2
略论七年级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内容摘要: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知识底子薄,基础差,面对记忆繁多的历史人物、时间和事件,许多学生觉得困难重重,无从下手,只能是望史兴叹。如何改变七年级历史教学所面临的这种局面,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尤为重要。本文试从备课、上课以及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等方面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历史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七年级 历史学习 兴趣培养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七年级历史讲述的是隋朝之前的历史,其内容与社会现实距离很遥远,给学生一种触不可及的感觉。有的学生把历史科当成“小科”、“副科”、“杂科”的代名词。课余基本不在历史科花时间成为普遍现象。学生的偏见无疑会使历史教学在实践中严重打折。因此,历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第一、上好第一周的课,吸引学生的兴趣。
七年级是中学阶段的开始,所以第一周的课很重要,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例如:可在每节课前五分钟,轮流安排一名学生上讲台给其他同学朗读与课本知识相关的短文,以启发思维,增长专业知识,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在学生的练习卷上印上一些名言警句或做题方法和注意事项之类,让其边解题边受提示和激励。这样做,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效果良好。再如采用投影机演示提纲,引导学生朗读重点段落,实行听、说、读、看等的有机结合;或者采用挂图、活动小黑板、文物和人物模型;演示有关历史图片和手工制品等道具开展直观教学;或者指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章节,补充材料自编讲稿,上台讲课,让班上同学“雅俗共赏”;或者编写好每节课的“开场白”,设计新颖问题,分组讨论,“好题”抢答,专题讲座;以及不定期观看历史影片等都是容易激发兴趣的教学形式。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始对日后的教学帮助非常之大,历史课的第一印象关乎以后的教学成果,上好第一周的课就会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吸引学生,抓住兴趣点,如何抓?我认为,第一周的课历史老师必须给学生讲明几个问题:什么是历史?为什么学历史?怎么学历史?只有给学生灌输学历史很有用,学生才会从思想上重视历史科。
第二、认真备课,深挖教材,熟练驾驭教材。
激发学生的兴趣,前提是认真备课。历史是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每一个历史事件、人物都包含各具特色的趣味性,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痛楚。教师只有通过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在教学中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俗话说:“熟能生巧”,教师要能做到对教材熟练驾驭,运用自如的程度,教学中趣味性就会自然而然溢于言表,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兴味盎然。为了增加趣味性,在备课教学过程中,可插入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小故事,补充一些资料,加深学生对教材抽象内容的理解。
如在讲授上册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P81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在讲到张骞带着100多人刚走出汉朝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忧;当听到匈奴人想让张骞投降,把他拘留多年,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学生被张骞临危不惧,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继而听到张骞终于找到悔会逃出时,学生又为之欢欣;当再次得知张骞历尽千难万险,从大月氏返回汉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又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忧;当知道张骞好不容易在经受13年的磨难之后,终于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个故事具体情节的生动描述,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极大兴趣,尤如身临其境,为张骞的命运时忧时喜,同时又加深了对张骞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深深地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时我又强调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在他两出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得到频繁的交流,并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新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和开辟“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样以情感人的教学,使学生对张骞在历史上作出的重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就能更好地回答课后自我测评中的“说一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的思考题。
第三、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导入新课开始就要注重激发兴趣。导入语的效用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从导入语中产生疑问,形成一种渴求有关知识的心理,使学生进入较佳的心理状态。可利用多媒体,加入影视片段,以生动的言语、震撼的视听来再现历史,交叉刺激学生的感官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把知识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秦伯未《中医入门》.pdf
- DLT 573-2021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_PDF解密.docx VIP
- 2017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doc.docx
- 永探_C3604_MSDS 测试报告.pdf
- 逐条解读《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课件PPT.pptx
- IEC60068-2-64-2019.pdf 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64部分试验.试验Fh振动、宽带随机抽样.pdf
- 自然资源数据治理体系构建及应用成效分析.pptx VIP
- 2024年《数学课程标准》读书心得.docx
- DB51_T2049—2015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规范.pdf VIP
- 上海市2024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学信息技术试卷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