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凯:克服完美主义需要跨越的三个坎.docx

林宗凯:克服完美主义需要跨越的三个坎.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宗凯:克服完美主义需要跨越的三个坎

导读:完美主义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背后有一个渴望: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同时,还有一份恐惧:我不够好,别人不认可我。于是,就形成了一些信念,如:“我必须通过结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所以我不能开始。” “如果没有好的结果,那么我所有的努力都是没有意义的。”虽然这种模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它可以起到保护我们的作用,但到了一定阶段后,它就会变成限制,让我们裹足不前。昨天我将我之前微课堂上的一部分内容(语音)放在了微信公众号上分享,有的人为我点赞,说我的声音很好听;也有人说我进步的空间还很大,例如:讲话的语速、口齿的清晰度、不必要的停顿和语气词等。其实,我心里也清楚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对我来说,我现在出来讲课,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我以前的模式是“完美主义(all or nothing)”, 我之前总是觉得“我不够好”、“我还没有准备好”,或者是“要是我再看一些书或是再上一些课程后,然后再出来讲课会更好。”虽然之前就有一些朋友对我说:“以你现在的水平,可以出来讲课了”,但是因为我一直有上面那些想法,所以有两三年的时间,我一直是裹足不前的。在做个案或是讲课时,我也发现这种“完美主义”模式还是很普遍的。虽然这种模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它可以起到保护我们的作用,但到了一定阶段后,它就会变成限制,让我们裹足不前。而我现在是处在“不断优化(Optimizing)”的模式,虽然会有一些挫折,一些负面的评价,但基本上我能很快地调整过来。那么,要克服完美主义需要跨越哪几道坎呢?结合自己的体验和经验,我觉得有三道坎需要去跨越:一、严苛的内在父母什么是严苛的内在父母呢?就是我们的内在总有一个声音在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好,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这声音像是小时候父亲或母亲的声音,而它总是很严苛的。为何会有严苛的内在父母呢?那是因为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对我们很严格,于是,我们就把他们对待我们的模式内化成了自己内在父母的模式。我已经见过好几个这样的个案了,因为这个原因,她们总是不接纳自己,或者不放过自己,最后搞得自己身心俱疲。那该如何转化严苛的内在父母呢?就是:要用温暖有爱的成年人的临在去替代那个严苛的声音,去和内在那个受伤的小孩在一起。换句话说就是:做自己的好父母。该如何做呢?以我辅导过的一个个案为例:我先通过引导她回到过去那个感觉受伤的时刻:接着我问:“你现在看到了什么?”个案:“我看到我一个人在教室里面。”我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个案:“没有发生什么,就我一个人在教室里。”“那她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很难过、很自责。”“什么原因让她难过和自责呢?”“有些事情没有做好,回家妈妈又要说我了。”“那时她几岁了?”“七八岁的样子。”“那她现在需要什么?你又可以为她做些什么呢?”“我想抱抱她。” 于是,个案做出一个拥抱的姿势并想像着拥抱一个人。“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呢?”“我想对她说:谢谢你一直这么努力,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还有吗?”“我想对她说声对不起,我之前一直对她太严苛了,根本不管她的需求和感受。”“那你今后对她有什么承诺呢?”“经常和她在一起,温柔地对待她。”“嗯,还有吗?”“经常肯定她、鼓励她,看到她的好。” 说到这,个案情绪有些激动,并说:“我以前对她真的太严苛了,我再也不想这样了。”“嗯,那你现在想为她做些什么呢?”“多抱她一会儿,好好地和她在一起。”过了一会儿,我问:“那个小女孩现在有哪些变化呢?”“她现在没有那么难过和自责了。”“还有呢?”“我看到她想要去玩了。”…….上面所呈现的是如何做自己好父母的例子,如果你有足够的觉知的话,是可以自己做的。如果自己做不了,可以请一个专业的教练来帮助你。二、外在否定的声音当我们准备去做一些事情,我们总会听到一些否定的声音。如:“我并不看好你!”、“你现在去做那个事情还太嫩了”、“你也太理想化了吧!”等。当然,有很多的心理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处理这些声音。但我今天想要分享的是“守住初心”。说到这,我就想起了刚过去不久的《中国好声音》第四季总决赛的时候,由那英组的张磊对阵周杰伦组的陈梓童。而在大赛前,导师都会给学员做一次特殊的辅导。那英就带着张磊去见他年少时的偶像:老狼。这让张磊很感动和激动。那英坦言她这么做是为了让张磊记起他的初心,他为了什么而唱歌。反观周杰伦,他带着他的学员去健身,以提升她的状态。(当然他这么做也没有错。)到了最后的巅峰对决那一轮,我是觉得陈梓童的舞台表现力和唱歌技巧要比张磊好,但是张磊更能打动人,所以现场的票数是往张磊那边倒的。我觉得这与那英给他做的辅导有很大的关系。在此我不得不佩服那英,为何她是中国的“情歌天后”,能带出好几个冠军?因为她懂得怎样唱歌能打动人。能打动人的永远是在技巧背后那些更基本的东西,如:初心。我举上面这个例子是想说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