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成熟(共55张PPT).pptVIP

2015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成熟(共55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成熟(共55张PPT)

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本课目标: 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 三、监察与谏议——官僚制度的维系;;(皇帝的烦恼之相权过大);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建立中朝;*; 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该是怎样的呢?;A、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 B、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 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探究:(1)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相比,二者有何相同之处?;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中央机构; 三省六部制 特点: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决策、审议、执行分解) 三省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历史影响: 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成熟;对后世影响。 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减少政治腐败,保证政治清明。 ;探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相比,二者有何相同之处?;1、 汉武帝时,中央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别是( ) A.外朝和中朝 B.侍中和丞相 C.中朝和外朝 D.尚书令和太尉; 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牛刀小试;5.“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A、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 B、尚书被中书取代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宋朝进一步分割、削弱宰相的权力;;元朝:一省制 ;皇 帝;中书省;元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相权的反弹。;汉代宰相坐议事 宋相站议事 明臣跪奏笔录;中国古代中央、地方制度 ;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有什么规律 ; 中国古代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二、列代选官制度; 统一后的秦朝还以军功选官是否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图;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历程、意义。 ;5、隋唐—清的选官制度——科举制 (1)原因: ①南北朝时,士族制度极端腐朽,士人衰落 ②庶族地主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力量,参与政权。 (2)内涵(p11):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3)历程:隋朝开创——唐朝完善——明清发展(八股取士) ★ (4)特点:开放性、公平性、客观性 ★ (5)趋势:A、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成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成为公开考试。B、人才选举逐渐趋向于制度化,体现了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 (6)评价: A、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使出身低微的人有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为国家提供了高素质人才;为中华帝国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 B、明清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读书功利化。;皇榜;北京国子监内的元代进士题名碑;这本书名叫《四书备旨》,厚约1厘米,长5厘米,宽3厘米,印刷、装帧很是精美,合起来,像今天的英文小字典。据首页标注,此书印于1893年,印刷商为“上海城内周月记机器印书处”。小书收录四书的全部内容和批注,足有20多万字。密密麻麻,一页就排了900多字!袖珍首页上留言:“幸勿误带入场。”; 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唐朝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历代沿用,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方式束缚了人们的思想,1905年废除。 ;选官制度;材料一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