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重点讲义

炮兵、近卫军、工程兵、作战军和军事院校转归陆军部管辖,结束政出多门的现象;加强对军官的培训,高等军事学院培养高级军官,士官学校培养军事工程专门人才;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男性居民不分财产多少,均应服兵役,陆军现役6年,预备役9年,海军现役7年,预备役3年,现役和预备役期满人员编入人民军,直到40岁;军官仍尽量选用贵族。 1863年6月,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规定大学校长、系主任由教授选举产生,经教育部批准任用。教授委员会有权独立解决教学、科研和人员聘用等重大问题。一年多以后,又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科中学两类。古典中学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毕业后进入大学学习。实科中学着重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毕业后进入高等技术学校学习。 政治改革使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沙皇专制政权逐渐成为俄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虽然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沙皇专制政权,但客观上确实促进了俄国社会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同时,改革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法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愿望越来越强烈,俄国出现了人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4.政治改革的成果。 改革前,俄国社会有哪些旧的社会矛盾?改革后,俄国社会又出现了哪些新的社会矛盾? 1.改革后各种新旧矛盾的交织和激化。 三、亚利山大二世遇刺 1861年改革的国内背景是在农奴制行将崩溃、农奴制危机即将引发革命的形势下,由贵族地主主持进行的,国际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优势的确立;前提是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其主观目的在于防止革命爆发,缓和社会矛盾和危机,维持沙皇专制统治,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性质是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是废除落后的农奴制度,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采取的手段则是发展资本主义,改造过时的封建制度;作用是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改革后,俄国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动,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传统的经济体制趋于瓦解;另一方面,沙皇专制制度仍然统治着这个国土辽阔的国家。落后的政治体制严重地阻挠着经济体制的彻底解体和市民社会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和传统农业的发展不断失衡,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不断深化,使改革后俄国的近代化进程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结合同一时期欧美发达国家工业经济发展的情况、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及态度,比较分析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水平及资产阶级的地位境遇和政治态度。 2.资产阶级的境遇和态度。 俄国没有发生过欧美那样的资产阶级革命,封建制度顽固地占据着统治地位,改革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前资本主义的封建制度的重重影响下进行的,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由于广大农民的贫困,社会购买力低下,大大缩小了工业品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不高,不可能为工业提供必要的原料。 农奴制残余还渗透到新的工业资本中去,许多资本家、公司主人或股票持有者也是大地主、大土地所有者,很大程度上依靠地租剥削;工厂采用封建宗法制家长式管理制度,活像封建领地庄园,大大损害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以致俄国的工厂从来没有获得像欧美国家那样高的劳动生产率。 封建国家政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专制国家是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全国1/3的土地和2/3的森林)、最大的资本家(掌握有珍贵原料在国营工厂生产的一切产品,出卖一切酒精产品,在中心银行协助下掌握全国财政和全国7/8的电讯设备),最大的铁路所有者(占有全国铁路的2/3)。 政治上,俄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以沙皇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地主阶级统治着俄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资产阶级既没有独立地掌握过政权,也没有获得分享政权的资格。由于长期的封建农奴制统治造成的贫穷落后,以致资本原始积累没有准备好充足的资金,为解决资本严重缺乏的问题,除了加紧对国内人民的剥削外,还有两个办法,一是不断对外侵略掠夺,二是大量吸收外国资本,而这些都必须依仗国家的力量。 因此,俄国的资产阶级一方面不满意自己政治上的无权地位,另一方面又需要依附于掌握国家政权的封建地主阶级。 3.农民阶级的处境和反抗 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这样,农奴从法律上得到了人身自由,但是,改革后获得“自由”的农民还要受控制在地主贵族手里的村社管理。 由于改革的不彻底,获得自由的农民在经济上却没有得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