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不同家庭型态与亲职教育方案设计及推广.ppt

第二回、不同家庭型态与亲职教育方案设计及推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回、不同家庭型态与亲职教育方案设计及推广

多元家庭型態與親職教育方案設計及推廣 周裕惠博士 編寫 不同家庭型態的親職教育 第一節 單親家庭的親職教育 第二節 重組家庭與親職教育 第三節 隔代教養家庭的親職教育 第四節 收養家庭的親職教育 第五節 身心障礙家庭的親職教育 參考資料: 1. 自編寫教材;2. 張美齡等(2013) 。家庭概論。台北:華格納出版社。 第一節、單親家庭的親職教育 一、易遭遇到的難題 二、親職教育重點與方法 何謂的單親家庭 所謂的單親家庭一般係指因離婚、喪偶、分居、服役、服刑、長期異地工作或未婚的單一父親或母親,和其十八歲以下未婚子女所組成的家庭。 單親家庭類型: 喪偶家庭:父母其中一方死亡,孩子與另一方同住。 離婚家庭: 父母因故離婚,孩子與另一方同住。 分居家庭: 父母因感情不睦或工作關係,由父母一方長期獨自撫養孩子。 未婚家庭: 母親因持不婚主義、或因被強暴、或南方不願負責任,在沒有婚姻下獨自撫養孩子,或是父母一方透過領養,獨自撫養孩子。 其它:如父母一方遺棄或是服刑造成的單親家庭。 有關單親家庭的統計數字 行政院單親家庭普查(2010): 1. 約35萬2千戶。 2. 離婚:82.45%, 喪偶: 14.58%。 3. 56.68%的單親家庭之家長以女性居多。 單親家庭生活處境中的經濟與居住面向 經濟面向: 女性單親家庭落入貧窮得比率遠大於男性單親家庭和雙親家庭。因為女性單親的薪資平均是男性單親的80%: 1. 原是家庭主婦,成為單親後需要工作養家。女性單親工作選擇與薪資都受限。 2. 要負擔家計又要兼顧孩子的管教問題。 有關單親家庭的居住面向與社會人際面向: 單親家庭生活處境中的居住面向 單親父親大多選擇與自己的父母同住,祖父母照顧孩子形成隔代教養。單親母親得娘家支持相對低。可能與人分租房子或住在較破舊的房子內,安全與衛生都是考量。居住環境影響子女的身心健康。 單親家庭生活處境中的社會人際面向 1.單親父親需「父兼母職」,單親母親需「母兼父職」 2. 年長子女得分擔父母角色,年幼子女被迫早熟照顧自己。 3. 隨著婚姻改變,單親家長(夫家、娘家)人際網絡也改變。 在婆家是外客,在娘家是過客。 事實上,單親家庭需要社會的支持格外重要,如何走出前段婚姻的陰霾,建立新的社會人際網絡,格外重要: 家務的協助、經濟的資源、情緒與心理、子女的教養等都需要他人的協助。 單親家庭生活處境中的情緒行為面向 對單親家庭而言(包括離婚或是喪偶),單親家庭家長的身心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走過: 寂寞、沮喪、退縮、無助、怨懟、缺乏安全感等。 單親家庭子女也與家長一樣要面對家庭生活的轉變。通常大多數的子女在一年內就接受父或母單親的事實。但,如果父母陷入「受害者」迷思,子女就會成為代罪羔羊,或成為大人談判的籌碼。長期下來對於子女在情緒和人格發展上都不利。例如:較低的自我概念、對人缺乏信任感、產生心理及行為問題等。 單親家庭生活處境中的子女教養面向__ 大部分的單親家長覺得成為單親家庭以後對子女不管在學業、就業、或性格行為上都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因單親家長在經濟、工作、社會人際關係以及心理情緒等難題,在教養子女時較常需面對以下的狀況: 1.照顧子女與工作難兩全: 工作與家庭兩頭燒,子女年幼較難找到較好的工作,牽掛孩子在家沒大人照顧。 單親家庭生活處境中的管教嚴格與寬鬆的兩難: 在經濟弱勢的家庭,父或母可能忙於工作無暇管教子女,管教傾向於寬鬆及放任;在經濟較許可的家庭因管教一肩挑,陷於管教嚴格與寬鬆的兩難。 正向的單親親子關係: 子女對於單親家長而言是一股支持與依附力量。因為親子關係,讓單親家長能堅強走過生命幽谷。因單親家庭較無傳統性別角色的束縛,且子女得負擔較多的家庭職務,單親家庭子女可能會有角色較中性化、思想較成熟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較佳的表現。 負向的單親親子關係: 一些單親子女面對父母離婚、爭吵或施虐情形,常有逃避、失落與憤怒的情緒,如不適時疏導,則很可能走入歧途。有些單親家長將孩子寵過頭,日後漸難以管教,讓單親家長苦不堪言,疲於奔命。 老師要瞭解離婚家庭的孩子的內心與行為 沒有一個萬能的支援方式可以滿足單親離婚家庭的需要。現代社會對於雖對離婚的接受度提高了,但幼教老師仍要瞭解孩子受到傷害的事實是不變的。 離婚是家庭除了經歷死亡外,第二種巨大壓力來源。家中成員多少都會經歷遺棄、創傷、拒絕、生活品質變低等轉變。 對孩子而言,父母離婚代表著世界末日。他們所熟知的家庭已逝去,有時連手足也隨父母分開而分開。 老師要瞭解離婚家庭的孩子的內心與行為,伸出援手: 1.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更甚於父母,孩子將一再承受人們來去不斷的失落。幼

文档评论(0)

kunpengch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