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系统稳定——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doc

【经管类】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系统稳定——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系统稳定——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 [ 摘要]:由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引发的银行危机乃至金融危机给各国带来的成本和损失巨大,也对一国银行体系稳定造成了巨大影响。本文在分析中国目前宏观经济的背景下,讨论资产价格波动以及银行系统稳定的关系和传递途径,以及从银行危机和货币政策的多重视角分析了资产价格波动对银行稳健经营和银行系统稳定的影响。 [ 关键词]:资产价格;银行系统;银行危机;货币政策 引言 近年来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银行和银行体系发生问题的频率增高,且给实体经济带来严重损失。因此,系统性的银行稳健已经被看作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之中,同时面临着加入世贸后的金融开放,银行业系统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一旦 真正发生银行危机,将给有关国家带来重大损失。自70年代末以来,已经有93个国家发生超过112次的系统性银行危机(Caprio和Honohan,2000)。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的超过15次的银行危机中,公共部门为化解危机所投入的成本达到或超过有关国家GDP的10%。有人推算发展中国家自1980年以来为化解银行危机所投入的救援总成本已经达到2500亿美元。除了大量的财政成本以外,银行危机还会加重经济萧条,增加贫困率,阻碍国民储蓄流向最有生产力的领域,限制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并且增加发生货币和外债危机的可能性。基金组织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发生银行危机之后,大约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使产出增长恢复到趋势水平,累计的产出损失平均达到12%。 银行系统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这是从20世纪金融业研究得出的一项基本结论。从1929年开始的世界大危机到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历程中可以看到,正是银行业的危机破坏程度 决定了金融危机的广度和深度。吴敬琏认为:既然中国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担负着较之发达国家更重要的角色,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对于中国就更加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政府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分析 (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是否过热、资产价格波动是否过大的争论 自2003年3月以来,对于我国宏观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在国内经济界已持续一年多。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大体有三种判断[ ①]。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并未过热,甚至存在陷于通货紧缩的危险;另一种也是最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尚未过热,或至多只存在过热的迹象、苗头,或者只有局部过热。 持过热观点的学者有樊纲、吴敬琏和许小年等。樊纲举出了两条中国经济过热的主要证据,一是物价的上升,二是投资增长过快,中国现在的投资增长速度已是历史之最。吴敬琏也坚定地认为经济过热,并对通货膨胀表示忧虑。在他看来,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化,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居民消费物价,但也是通货膨胀泛滥的信号。吴敬琏(2001)认为中国股市总体来说是有泡沫,而且相当的大,要抑制它。许小年认为投资过热是经济过热的根源,并将投资拉动的“过热”只是引发生产资料等中间产品紧缺和价格上升,而消费物价指数没有明显上升的状况,称之为“没有温度的高烧”。张曙光则称之为“非典型”过热。 持反对观点的有厉以宁、刘国光和萧灼基等。厉以宁认为,目前的中国经济仍在健康轨道中运转,而且中国经济怕冷不怕热,勿轻言经济过热。刘国光认为,中国经济生活中存在过热现象,但与总体过热还有相当距离。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9.5%左右,目前中国经济现实增长率正向潜在增长率提升,但仍低于潜在增长率。萧灼基从五个方面否认了中国经济过热,并认为最根本的是从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状况来看,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是正常的。 美国的《纽约时报》指出[ ②],根据过去20多年的经验看,热点投资支出与平均资本支出占国民总产值百分比的比例超过15%,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就走进泡沫急剧破裂的危险区,而在中国,该比例已经超过15%、正向20%挺进。中国做法在重复1980年代以来的日本、南亚和美国的做法,因此,文章认为继日本、南亚和美国以后,中国经济很可能将是下一个“泡沫”。英国的《经济学家》也认为中国进入了危险的过热期。 魏杰认为,世界范围内最影响经济稳定发展的行业主要是股票和房地产,中国的住房价格远远超过了居民的支付能力,出现虚假繁荣。易宪容指出,房地产业正挟持着中国整个经济、挟持着各地方经济。如果让国内房地产的泡沫任意地吹大,泡沫的破灭将不可避免。境外也有媒体指出,中国的房屋空置率已超过国际警戒线,同时质疑中国房地产的泡沫是否已经开始出现破裂。行为金融学代表人物希勒认为,全球有一个普遍现象:凡是有魅力的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都在所难免,房地产长期低迷或是长期高涨都会造成泡沫,是必然规律[ ③]。 自1999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一直以每年1000亿元以上 的速度增长,年均投资增速高达22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