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典妻》剧本中特色汉语结构的英译.docVIP

接受美学视角下《典妻》剧本中特色汉语结构的英译.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接受美学视角下《典妻》剧本中特色汉语结构的英译

接受美学视角下《典妻》剧本中特色汉语结构的英译   摘 要:本文从接受美学视角出发,以甬剧《典妻》剧本的英译文为语料,以汉英两种语言的各自特色为基础,分析了《典妻》中特色汉语结构的英译。针对剧本译文中的典型译例,本文提出了其他的翻译选择,希望能为同类文本的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接受美学 《典妻》 四字格 对偶 一、引言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将中国戏剧的经典作品传播出去,让传统戏剧走出国门,是新时期戏剧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整个翻译学研究中,戏剧翻译领域鲜有人涉足,戏剧翻译的重要性也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使得走出国门的中国传统戏剧数量不多,影响也不大 作为甬剧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典妻》对甬剧来说是其百年发展史上一个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作品。本文以宁波甬剧团《典妻》剧本的官方中英文为语料,结合接受美学理论,以汉英两种语言的各自特色为基础,分析了《典妻》中特色汉语结构的英译。研究发现,甬剧《典妻》英译本中部分四字格和对偶的翻译未能较好地体现出原文的韵味,个别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扭曲、歪解了作者的思想,超出了外国观众的美学期待视野,无法很好地被他们所理解和接受。对此,本文提出了其他的翻译选择,旨在为同类文本的翻译提供借鉴 二、接受美学对戏剧翻译的启示 “接受美学”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姚斯于19世纪60年代提出的。“读者中心论”是接受美学的核心。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召唤结构”,读者通过阅读将文本具体化,读者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趣味以及接受水平将作品中的空白处填充起来,最终实现文学作品的价值。“期待视野”是姚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范畴,指读者根据自身的审美、阅读经验,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预估与期盼。接受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视域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作品相融合,才能谈得上理解和接受。(周宁译,1987)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不同,外国观众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用英语演出并能保留原有韵味的中国戏剧(王占斌,2015)。因此,戏剧翻译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戏剧翻译强调,观众的理解和接受决定舞台的表演效果。徐晶晶(2011)从接受美学角度对戏剧韵律、修辞、典故等的翻译进行了分析,认为戏剧翻译和接受美学有着共通之处。因此,接受美学理论对具有可读性的甬剧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特色汉语结构中的四字格和对偶 四字格是由四个汉字(音节)组成的一种结构。它的音步整齐,念起来顺口悦耳,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四音节从古到今一直是中国人非常爱用的语音段落(高志明,2006)。据统计,四字结构在成语中多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在《典妻》剧本中,四字格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统计发现,剧本中共有50多处四字格,如“死心塌地、小鸟依人”等 《辞海》中对偶的定义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反或相关的意思。对偶句形式工整,前后呼应,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读来上口,为人们喜闻乐见。对偶是汉语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叶定国,1998)。据统计,《典妻》剧本中共有43句对偶句,是十分突出的语言现象 四、特色汉语结构的英译 (一)四字格的英译 (1)小娘子:我面色黄 老爷:哪里,是粉雕玉琢 译文:Lady:I am yellow-faced. Milord:No,it seems like jade. 例(1)语境为老爷夸赞小娘子面容姣好,惹人怜爱。剧本中“粉雕玉琢”是一个四字结构。“粉雕”和“玉琢”属于语义重复,强调了女子容貌之美丽,同时也突出了老爷对小娘子的喜爱之情,丰富了信息内容和情感内容,表达生动形象,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译者直接选取了中文剧本中“玉”的意象,将“粉雕玉琢”译为“it seems like jade”。因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审美情趣存在客观差异,同一形象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粉妆玉琢”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粉雕玉琢”又可作“粉妆玉琢”)。“粉雕玉琢”这一形象性词语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这类词语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词。《辞海》中对“玉”的解释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而在“Merriam-Webster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中,“jade”则有“a low or shrewish woman”“a flirtatious girl”“hussy”和“minx”之义,均含强烈的贬义色彩,指狡诈、轻佻的女人。由此,外国观众易把赞美喜爱之情误解为讽刺厌恶之意。故该译文未能考虑读者“主体性”地位,超出了译文读者的美学期待视野,不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