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实践论》一文的几点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实践论》一文的几点意义

浅议《实践论》一文的几点意义   摘 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开实事求是风气之先河的代表作就是毛泽东于1937年发表的《实践论》。《实践论》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哲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探究《实践论》一文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的理解 关键词:认识论哲学;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实践论》一文最早发表于全民族抗战刚刚开始的1937年7月,毛泽东在新斗争即将开始之际通过此文全面总结了党在过去十几年中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共产党“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革命道路得到了系统性的总结。《实践论》中不仅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和实践的相关理论,还有中国传统哲学的相关理论,对于认识论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1 《实践论》连接了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哲学著作,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王夫之的《船山遗书》,该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本体论、实践理性论、社会变易论 在社会本体论层面,王夫之认为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是“和两端于一体”的。王夫之重点论证的是“ 和二以一” 的矛盾规律依存“分一为二”的矛盾事实,但他所讲的“分一为二”包含了“和二以一”。1王夫之批判性地继承了张载的“气一元论”思想并运用自己所定义的哲学范畴,发展出了独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而其实践观就是在这种朴素辩证法思想下产生的,王夫之所说的实践“不局限于个人的道德实践,实际是包括了社会的生产实践和革命实践在内。王夫之区分“古人之行”与“我之行”,认为实践是发展的”2 《实践论》的结尾,毛泽东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3这种知行统一的认识过程,就是矛盾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和实践是对立统一的,毛泽东通过对王夫之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运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不断结合,不断探索创新,找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不仅胜利完成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任务,同时也丰富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哲学 其次,实践理性论主要体现在王夫之关于“知行合一”问题的论述上,他主张知易行难,即“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4明末清初社会动荡剧烈,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致用”色彩。而从毛泽东的《实践论》中我们也能看到“致用”的思想,毛泽东说: “……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5 第三,社会变易论,所谓“变易”就是变化的规律,王夫之对《周易》一书有着非常深刻的研究,其中的“通变”思想被他运用到了社会历史领域,王夫之认为历史是不断进步发展、不断上升的过程。在毛泽东看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运动是基于变革的实践产生的: “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也是这样,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6 从王夫之到毛泽东,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哲学的进步和发展,由朴素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哲学中“知”与“行”的关系问题越辩越明,到了《实践论》发表,这个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 2 《实践论》连接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哲学与中国国情 《实践论》一文除了承接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哲学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起到了作用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苏联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但中国不能照搬苏联的经验,必须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道路 当时的情况是中国国内的封建经济尚未完全瓦解,民族资产阶级弱小,外有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社会各阶级矛盾尖锐,虽有一代代志士矢志不渝地进行探索,但在理论层面,如何将先进理论和本国国情结合起来,尚无人做出完善系统的总结,而完成这个系统性总结的,是《实践论》 《实践论》在马克思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上又进了一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将实践活动作为社会发展变化的前提,而毛泽东则将这种实践唯物主义运用到了中国革命之中,毛泽东说“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那么才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认识的能动作用……需表现为从理性认识到革命认识的一个飞跃……”7 抽象的认识论――实践为主体的认识论――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的认识论,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实践论》有力抨击了各种僵化教条的哲学思想: “……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8 《实践论》在马克思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