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中的项羽形象与烘云托月法.docVIP

《鸿门宴》中的项羽形象与烘云托月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鸿门宴》中的项羽形象与烘云托月法

《鸿门宴》中的项羽形象与烘云托月法   关于《鸿门宴》中的项羽形象,《语文必修1“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而对刘邦的形象,则说:“刘邦的性格特点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这种贬项羽褒刘邦的分析最大之误区就在于将《鸿门宴》独立于《项羽本纪》之外作人物形象分析,从而产生了片面解读人物形象和违背作者创作意图的偏颇理解 其实,《语文必修1“教学建议”环节,已经给出了正确的阅读建议与策略引导:“就人物形象分析而言,重点应是项羽的形象。”“要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烘云托月的写法。在写法分析中,三言两语讲述其余人物,这些简略的点拨又都应与塑造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有关。”烘云托月法是《鸿门宴》的主要写作技巧。对烘云托月法的正确理解就成为解读《鸿门宴》人物形象的关键 烘云托月法之于写作,是指对作品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和环境,使其鲜明突出的写作方法。运用烘云托月法要注意处理好“云”和“月”的关系。其中“月”是主,“云”是次。铺陈写云,须“意在月处”,笔笔绘“云”,实为字字画“月” 一、烘云托月法并不是《项羽本纪》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却是《鸿门宴》中凸显项羽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项羽本纪》篇名本纪但并非编年记事,而是像传体一样,选择人物一生行事中最典型的事迹来组织文章。项羽灭秦斗汉历战七十余次,司马迁只重点抓住了钜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战三个关键场面来塑造人物。比如,项羽一生中最得意的战斗钜鹿之战,司马迁就集中刻画了项羽的勇力和善战。战前,项羽杀卿子冠军,大义凛然;战时,项羽勇冠三军,身先士卒;战后,项羽召见诸侯,声威显赫: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文字始终以项羽为叙述主体,文法主要以直接描写来描绘形象 在楚汉之争的记述中,文章也是以项羽为叙述主体的。垓下之围,项羽于四面楚歌声中离歌别姬,文字渲染了项羽的从容不迫与慷慨悲凉。至于,项羽在东城为部下表演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画面,更是对英雄项羽悲剧形象的浓墨重彩: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_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而在鸿门宴中,司马迁则淡化了对人物形象的直接刻画,突出了刘邦及其谋士们的言语行为,用烘云托月的章法来凸显项羽的人物形象。《鸿门宴》也是《项羽本纪》中唯一一处使用烘云托月章法来塑造人物的描写片段 那么,司马迁为什么偏偏要在鸿门宴的相关场景中使用烘云托月法呢?我想可能主要是因为刘邦的身份及其在鸿门宴上的行为能够起到极富张力的反衬烘托作用。刘邦汉高祖的身份尽人皆知,用汉高祖及其谋士们的殚精竭虑、穷于应付来描摹一场并不光彩的狼狈逃窜,而这一切的混乱竟然只是刘邦惹恼项羽造成的,那么,鸿门宴的操纵者项羽的勇武自然彰显无遗了。另外,如果正面刻画鸿门宴中的项羽,那么就相当于在直接揭露对手汉高祖的怯懦奸诈无情甚至猥琐。这样的文字,在汉家统治的时代应该是不合时宜的。所以,司马迁变换人物塑造手法,以刘邦为主要描述对象,用曲笔去塑造项羽,极可能是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 二、《鸿门宴》的烘云托月法应该服从于《项羽本纪》的人物意蕴与写作题旨,即为塑造项羽的英雄形象而服务 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特征作精雕细刻的描写,而这种性格特征又常常用一个字或几个字加以概括,并大都在论赞中表述出来,正如前人所论“子长作传,必有一主宰”(《史记评林》)、“盖史公之文,每篇各有一机轴,各有一主意。”(《史记论文》)。如是的写作特征,《项羽本纪》也不例外。关于项羽的悲剧性格,司马迁有这样的论赞: “太史公曰:…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纵揽本纪全文,“力征”即以武力征伐,应该是《项羽本纪》人物形象的基本意蕴,也就是说,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塑造的项羽形象是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