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到中年疾患多善打基础益长寿
人到中年疾患多善打基础益长寿 人到中年,会渐渐感觉力不从心,逐步进入身心健康失衡的“多事之秋”。汽车需要定期保养,来延长使用寿命,人的身体也是如此。人到中年(45~59岁)时,已经历坎坷的“风雨”、见过收获的“美景”,是思想、性格相对成熟的黄金期,但身体“零件”也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磨损、走下坡路,遭遇一些健康低谷。早在500年前,我国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就曾提出“修理中年,以求振兴”的养生法。如今,这一观点得到现代医学的认可。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现代人生命节律,将45-59岁定义为中年,并称之为“生命高危期”
人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4个阶段:1~35岁为活跃期,器官逐渐发育完善,总体来说比较健康;36~44岁为下滑期,部分器官功能开始衰退,某些疾病形成;45~59岁为高危期,多数疾病高发,有的甚至危及生命,比如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等;60岁以后虽有高危期的延续,却相对安全。这样一看不难发现,人到中年确实存在健康低谷
中年遭遇健康低谷是个自然规律,每个人都难以逃避。有调查发现,99.69%的中年人觉得自己“很累”;当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23.8%的中年人体力下降,17.76%的中年人非常焦虑,16.88%的中年人遭遇失眠,10.17%的中年人胸闷气短,这些症状都是遭遇健康低谷的表现。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承担着人生旅程中最大的压力,抚养老人、教育子女、工作目标等都是压力来源
人到中年,事业上早已没有年轻时的热情和冲动,成功者面临高处不胜寒的压力,未成功者则抱怨怀才不遇。中年就像一个水深火热的沟坎,是心理健康的瓶颈期。自然衰老再加上身心疲惫,中年人的幸福感也会坠入低谷。国外研究发现,人的一生中,幸福感呈U形曲线,年轻、年老时最快乐,谷底出现在中年
根据临床经验,专家们总结出中年健康低谷中最需警惕的5个健康红灯,一旦出现必须积极应对。心脏从40岁开始衰老,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效率开始降低。调查发现,在心血管疾病方面,50岁以上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冠心病的人明显增加。以北京为例,50岁以上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超过50%。一旦查出“三高”问题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改变生活方式。肺是人体中走下坡路最早的器官。研究显示,肺活量从20岁起缓慢下降,如不注意锻炼,到了40岁,有人爬几层楼梯就会气喘吁吁。生活中,吸烟、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都会加速肺部老化。因此,人到中年不能忽视运动,快走、跑步等有氧运动,要和举重、俯卧撑等无氧运动相结合
随着年龄增长,肠道蠕动减缓,肠壁弹性变差,容易出现便秘。大便长时间滞留体内,可能导致包括肠癌在内的多种疾病。便秘时,最好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比如粗粮、果蔬等,还要多喝水、多运动。研究发现,中年是肌肉、骨骼的衰退期,表现为肌肉开始萎缩、弹性降低、收缩力减弱;骨骼出现脱钙过程,骨质密度降低。因此,很多人到了中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关节问题,比如老寒腿、腰酸背痛等
要想顺利走出中年健康低谷,张景岳等古代名医认为,应深呼吸、多吞津来养肺;减饭量、别贪凉来养胃;护关节、勤练腿来养骨;少熬夜、测脉搏来养心。现代医学认为,人体自然衰老无法避免,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延缓生理退化速度,是捍卫中年身心健康的关键。有专家总结出一套“三字经”,不妨学习―下
吃得好人到中年要戒贪食,每餐吃七分饱,保证规律饮食。同时,饮食要均衡,适当多吃新鲜的果蔬和粗粮,少吃油炸、烧烤等食品
睡得足按时起床、睡觉,养成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天午休半个小时
动起来保证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要避免久坐,上班族最好每隔1个小时站起身来,扭扭腰、伸伸腿、走一走
乐开怀学会放下压力,感受当下,要知足常乐,要珍惜拥有的东西,常怀顺其自然的心态。要多与家人沟通。在心情烦躁或有压力时,不要憋在心里,可以跟朋友倾诉,也可通过听相声、看喜剧等娱乐方式进行解压
防未病多学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定期体检。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不要硬扛,尤其是慢性病患者,要学会疾病的自我管理。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