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自己整理汇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言语理解与表达自己整理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 题型: 1.片段阅读(重点)、2.选词填空(重点)、3.篇章阅读、4.语句表达 片段阅读(重点) 片段阅读实战技法: ( 1分步解题法 2替换压缩法 3成分分析法 4背景铺垫法 5表达倾向法 6援引观点法 7举例论证法 8原因推断法 9反面论证法 10标点符号法 11指代引导法 12选项差异法 13主体排除法 14排同求异法 15相对绝对法)(15) 分步解题法:审设问——读题干——选答案 考生应该首先从“问题”的角度入手,根据提问方式快速确定考查题型与考查要点,之后有的放矢地阅读原文,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与问题相关的语句和答案所在,最后查看选项进行对比,选择最大程度地吻合原文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替换压缩法: 命题人通常会将原文中需要命题的语句用另外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主要的命题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同义替换”,另外一种是“精简压缩”。 “同义替换”:即通过同义语句替换的方式来增加考生辨识选项匹配度的思考时间。如:第一位=首们、消极=负面、能否=也许、差异=多样性,等等。 “精简压缩”:即将原文中表述较长的命题语句进行主要成分的提炼与压缩,将长句的主要意思用更为精炼的短句进行概括归纳,变为选项。此时考生需要注意对长句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等进行有效提炼。 成分分析法: 分析句子的主干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在压缩提炼的过程中将修饰的定状补成分删去,简洁明了地把握住该句的核心观点。 背景铺垫法: 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针对社会现实类文体而言,其大多在材料之初首先交代一个大的背景,或者大的趋势,抑或客观陈述一下现实问题。接着可能会引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或者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这类文段,考生要明确哪一部分才是阅读重点:通常材料之初的大背景、大趋势公公是为了引出之后的主题,因此可心称之为“背景铺垫”,并非阅读重点。一方面考生可以快速浏览,明确之后的语句为重点内容;另一方面,如果有选项是围绕大背景、大趋势进行陈述的,也应排除在正确选项之外。此法被称为“背景铺垫法”。 对于背景的铺垫,常用的句式如下: “形势分析”:随着……的变化/的提高/下降/紧缺/发展/日益突出(6个)……语句重点。 “时间状语”:近年来、改革开放以来、目前、日前、当下、当前(6个)……的变化/的提高/下降/紧缺/发展/日益突出(6个)尤为明显,在这样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语句重点。 表达倾向法: 通常关于倾向性的表达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倾向性,表达肯定意味;一种是消极的倾向性,表达否定意味。考生应该注意的是,汉语的很多词汇在运用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倾向性,比较典型的像“从表面上看、看上去、似乎、好像、所谓、遗憾的是”以及反讽表达(7个)等均带有消极的倾向性。而积极的倾向性也是通过词汇或者句意凝结而成,考生应注意结合句意进行把握。 正确答案的表达倾向性要与原文一致,否则应该排除不选。 阅读时注意带有倾向性的具体措辞,可能会影响文段的表达含义。 在申论材料的阅读环节,也可以使用表达倾向法,明确材料的表达含义,进行积极、消极的初步分类,为下一步的归纳总结做好铺垫。 援引观点法 所谓援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引用。在语言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通常援引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出说话人的观点,因此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看到了援引一类的表述,就要注意观察其后是否引出该文段作者的观点。 通常作者的观点与援引观点从态度倾向性上可分为两类: 正向援引。 进一步说明即正向援引,从正面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支持或者加强。一般在援引之前都会出现“正如”一类的字样,援引之后都会有表述结论性的引导词,如“因此”、“所以”、“可见”、“总之”等引出作者的观点。 反向援引。 反向援引,即作者的观点与援引的观点背道而驰。反向援引中,表述初始通常要先树一个靶子,一般用 “通常认为”、“传统认为”、“有一种看法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些人认为”、“人们以为”等字样作为引导词引出话题,然后再用表示转折性的引导词,如“但是、其实、实际上、事实上”等引导出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进行反驳或批判。 援引——援自引用,引出作者的观点,援引重点看后面。 标志(4个):指出,说明,表明,显示——主题句,重点,结论。 正向援引,结论词——正如某人所说——作者肯定 反向援引,转折词——一家之言(有一种看法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些人认为,人们以为,传统认为)——作者否定 会话策略——这话没错,但是——作者否定 排同求异法(理解正确或错误的是,非主旨题)例24 排同——单项选择中意思相同的选项排除不选。 求异——求矛盾,矛盾中必有一真一假(两个选项有矛盾,那就必有一真一假,存在答案的可能性很大,但前提是与原文相关) 言语的择优原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