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30年来几乎全军覆没的民族品牌表示沉痛哀悼.docVIP

向30年来几乎全军覆没的民族品牌表示沉痛哀悼.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30年来几乎全军覆没的民族品牌表示沉痛哀悼!   张宏良微信摘录(21)   1、【向30年来几乎全军覆没的民族品牌表示沉痛哀悼!】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下面文章所列举民族品牌,只是无数品牌的一小部分,且大多数都是二代品牌。那些惨死外资刀下的一代品牌,早已淹没在历史之中,甚至连一座荒冢都没有留下。可叹中国工人阶级60年艰苦奋斗、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一个个民族品牌,几乎全部变成了国际垄断资本的财富,变成了他们用来榨取中国资源和劳动的工具。在此我们郑重建议,建立中国民族品牌哀悼日,以纪念为国捐躯的全体民族品牌。】   [转发]《中华民族品牌血泪史》   1994年,《中华牙膏》被荷兰《联合利华》收购。   1996年,《活力28》被美国《美时洁》收购。   2000年,《乐百氏》被法国《达能》收购。   2000年,《太太乐鸡精》被瑞士《雀巢》收购。   2003年,《三笑牙膏》被美国《高露洁》收购。   2003年, 中国电池第一品牌《南孚》被美国《吉列》收购。   2004年, 《小护士》被法国《欧莱雅》收购。   2004年, 《佳木斯收割机》被美国《约翰迪尔》收购 。   2004年,《雨润》被美国《高盛》收购。   2004年,《哈尔滨啤酒》被美国《安海斯布希》收购。   2004年,抗生素基地《华药集团 》被荷兰《DSM》收购。   200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大《徐工集团》被美国《凯雷》收购。   2006年,中国纸业龙头《晨鸣纸业集团》被美国《CVC》收购。   2006年,《娃哈哈》被法国《达能》收购。   2006年,《华润涂料》被美国《威士伯》收购。   2006年,福建《雪津啤酒》被比利时《英博啤酒》收购。   2006年,东胜《白加黑》被德国《拜耳医药》收购。   2006年,北京《统一石化》被英荷《壳牌》收购。   2006年,浙江《德力西电气》被法国《施耐德》收购。   2006年,河南《双 汇》被美国《高盛》收购。   2008年,浙江《苏泊尔》被法国《SEB》收购。   2008年,北京《大宝》被美国《强生》收购。   附注1:   《西安杨森》被美国《强生》收购。   紧急避孕药毓婷属《北京紫竹》被瑞士《诺华》收购。   《太子奶》、《碧桂园》被美国《高盛》收购 。   《乐凯》被美国《柯达》收购。   四川《水井坊》被英国《Diageo酒业》收购   《海轮胎集团》被法国《米其林》收购。   《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汰渍Tide》《碧浪》全是《宝洁》旗下品牌。   国内最大的洗护发企业《丝宝集团》旗下《舒蕾》《风影》《顺爽》和《美涛》四大护发品牌被德国《拜尔斯多夫》收购。   《华信》《海螺》 《亚泰》《山水》四大水泥品牌分别被《瑞Holcim》《美国摩根士丹利》、《爱尔兰C RH》、《摩根士丹利合资企业》收购。   附注2:   入世以来,中国经济的28个主导产业,其中21个被外资控股。   每个产业前五名全部都是外资企业。   其中,进出口贸易55%是外资 。   轮胎行业的80%是外资。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75%是外资。   整车品牌80%和销量的90%是外资。   平板电视行业60%~70%,   医院的47%,   零售市场的52%,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95%,   Intel的CPU占85%,   思科的企业无线网络占60% ,   高档胶印机70%~80%,   食用油的85%,   工程机械行业的50%,   高端酒店的30%,   水泥行业的30%,   快递行业的20%,   降压药市场的70%。   保险在中国运作3年占中国市场的10%,   外资银行在上海运作3年占市场的17%等等。   这一切都源于80年代的招商引资,经济增长的代价就是引狼入室。从1990年—2004年,外资企业从中国汇出2506亿美金的利润,据世界银行2008年估算,由于引进外资数量过大,中国GDP总量中近40%是有外资创造的。这是改革30年的喜剧,但更是民族的悲剧

文档评论(0)

nxuy1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