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辩证思想对人们指导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选课《老子道德经》期末试卷(A卷) 试卷编号:QR34010-01??? 考核方式:开卷笔试论文/作文??满分:100分? 考试限时:第十八周随堂进行80分钟?? 考试时间: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2013年?12月?? 姓名:????学院/专业/年级/班级??????????? ?学号:???????????读书讨论学习小组(所属学院):??????????? 上课时间:?8:00班(北周三晚)(在上课时间处打√) 任课教师姓名:黄胜海副教授???????论文/作文题目: 《道德经》辩证思想对人们的指导意义 《道德经》这部书问世在春秋战国之交起,一直到现在约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成为传统中国最重要的几部经典著作之一,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对人类精神世界影响深远。通过研读老子的《道德经》,可以体会到老子的祸福相依、知止不殆以及夫唯不争的辩证思想,对于处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认为,幸福与不幸的关系是辩证的,是互为基础的,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道德经》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意思是:灾祸后面有福在那依托着,福禄后面有灾祸在那潜伏着,有谁知道哪是个头哪?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论述过祸福转化之关系。例如《易传·系辞下》中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也就是说,交上好运时要明白祸之福所依,福之祸所伏的道理,不要趾高气扬,因为无数事实证明,成功或胜利后,如果忘乎所以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很可能紧跟来的就是失败以至灾祸;也就是安全时放松警惕,麻痹大意,灾祸可能马上就会发生。例如屈原被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著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吕不韦迁蜀而世传《吕氏春秋》;韩非囚秦写《说难》、《孤愤》,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人即使一时陷入低谷,也要鼓足勇气,认真分析失败原因,跌倒了爬起来,自强不息,迎接成功的来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否极泰来”这些耳熟能详的话都说明了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所以,当人一帆风顺、四平八稳的时候,要多想想可能会遇到的风浪和暗礁,然后做出战胜这些风浪暗礁的计划和方案,要有危机感,要尽量去寻找安全的途经和方法。明白“祸福相依”的道理,有一颗平常的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防止祸害的发生,才能促进我们更好的发展。 二、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正如《道德经》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说明了名誉与生命,哪个重要,生命与财富,哪个珍贵?得与失,哪个更有害?过分的吝啬就会付出更大的耗费,聚财过多而不施以济众就会引起众怨,最终会招致更惨重的后患和损失。 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人能够真心地感觉“知足”,能够做到“知止”,就会有宽大的胸怀。弘一法师一代高僧,具有大智慧,他曾为一位朋友写过一幅字,并认为自己的这幅字说出了人世间的“一个大道理”就是“知止”两个字,可见“知止”是人生的大境界。《大学》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可以看出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所止”,要到位,人生就是要扮演好每个人的角色,处处时时做到“知止”。《大学》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故而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也就可以长久平安。一个人珍惜自己的名誉,不可以一点也不争名,但是不要被名所累,不要沽名钓誉,要把握好火候,要“知止”;对待“利”也是这样,人要生存,不可能没有一点物欲,但自古以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从正当渠道获利。如果一个人不知收敛、得寸进尺、一味争名逐利,凶险和灾祸就会随之降临。要始终抱着适可而止的态度,“知止”不争,在生活上保持低调,就会“知止而静”。 “知止”就是做人做事要把握好“度”,有道是“欲先于无度,邪始于无禁”,一个有道德有理智的人须在有度和有禁中生活。一个人自我约束能力强弱,终须取决于对“度”的知之深浅,有所止,才会有所“禁”,有所禁才不会招致灾祸,这就是“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深刻寓意。人所以为人,是因为能够合理地发挥自然天性,能够理智地不奢侈而禁欲,并使欲望和嗜好不影响其他人的自由意志的发挥,无害于别人、有利于社会。 三、夫唯不争,故无尤 在《道德经》中,几乎通篇充满了“不争”的理念。《道德经》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文档评论(0)

ywqa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