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江西省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激动机制研究论文.docVIP

试析江西省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激动机制研究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江西省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激动机制研究论文.doc

  试析江西省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激动机制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双师型” 激励障碍 机制分析 论文摘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激励一直是困扰民办高校的难题,也是阻碍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就江西省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现状、激励中的问题进 论文关键词:“双师型” 激励障碍 机制分析 论文摘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激励一直是困扰民办高校的难题,也是阻碍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就江西省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现状、激励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解决“双师型”教师激励的路径对策。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特殊要求,“双师型”教师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张显高职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激励一直是困扰民办高校的难题,也是阻碍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 一、江西省民办高佼“双师型”教师的现状 本次调查选取江西省的18所民办高职院校,从学校所属的行业分类涉及到软件、机电、科技、动漫、服装、司法、艺术等行业,从学校性质都是民办高校。本次调查对象为上述18所学校450名确定的“双师型”教师,被调查对象的学历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年龄卜有青年教师,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职称上有中级职称,也有无职称;被调查的“双师型”教师涉及到18所学校的承担主干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样本选取达到科学调查要求的基本规范。 1.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来源较单一,且缺乏强势的吸引机制。近年来,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民办高等职业学校从企事业单位进人渠道不畅,特别是要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专家型技能人才时,常会遇到诸如人事制度等方面的阻力,妨碍了优秀人才的吸纳。通过调查统计发现:由于人事体制及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来源的95%以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为主。这些教师毕业后直接上讲台,80%的教师实践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育。 2.学历结构较低。通过对江西的民办高校的调查发现:民办高校专任教师中学士占的比例较大,学历偏低,占有74%的是本科,25%的是专科,1%的是研究生。这表明:在目前民办高校吸引高学历青年教师的能力不足,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实际待遇、社会保障,特别是职业前途、发展前景都不如公办大学。 3.职称结构不均衡。调查发现:在专职“双师型”教师中,无职称占33%,初级职称的为27%,中级职称占19%;副高职称占15%,正高职称仅占6%。可见,专聊‘双师型”教师的职称相对比较低。 4.教师在职参加生产实践活动不够。 (从表1看)教师到基层或工、商企业等单位进行实践工作的经历,无经历占53.33%,半年到1年占26.67%,2年到3年占8.89%,4年到5年占6.67%,6年以上占4.44%。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参加实践生产活动是一种途径,但培养力度远远不够口总之,“双师型”教师实践与技能训练不足导致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相分离,这无法适应教学的要求。 二、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的激励障碍分析 针对民办高校教育的特点,各民办高校纷纷制定了有关“双师型’狮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性文样,如给予一定金额的物质奖励、享受某种工作环境、优先考虑晋升职称等,对培养、引进与激励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因种种因素制约,民办高等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仍不尽如人意,目前江西省民办高校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薪酬水平偏低。长期以来,由于实行预算管理,民办高校的收入分配明显受制于学校的收入能力,其收入分配制度一直与民办高校人力资本地位不相适应,工资收入增长不能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步,教师工资水平普遍偏低,这一现象在高职院校尤显突出。据统计,1984-2007年,高校教师的年平均工资增长了17.8倍,江西省民办高校老师的工资增加很少,从2000-2007年,年平均仅为3.4倍。 2.收入构成不尽合理。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教职工的工资福利主要按职称、职务、学历确定,与身份、职称挂钩,与岗位贡献及业绩水平联系不够,与目标任务脱钩,未能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从而使薪酬分配不能充分体现激励功能。高级人才的待遇与贡献挂钩不紧密,关键岗位和关键人才的工资引导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这就不可避免地对教职工的积极性带来不利影响,调查中87%的老师认为收入构成不合理。 3.“双师型”教师工作量偏大。随着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也大幅度增加。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2006年全国民办高职高专在校生共有454.51万人,全国民办高职高专专任教师18.0042万人,其师生比为26.25:1。根据专家论证和国外一些高校的实际情况,高校生师比一般不应当突破13:1,否则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影响教学质量,影响教师创新精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