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doc

课内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内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

2011届高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必修三(2)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因为它(郑国)对晋国无礼,并且在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驻扎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向 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 军队 推辞,拒绝 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我不能早早的任用您,现在形势危急了才请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啊。 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答应 夜,缒 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用绳子拴着往下放 表修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 如果灭亡郑国而对大王您有益的话,我岂敢拿灭郑这件事来麻烦您的手下呢? 越过别的国家来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边境 这 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为什么 增加 取独 如果放弃攻打郑国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 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使者的往来,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对大王您来说也没什么害处。曾经 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 早上渡过黄河,到了傍晚就在那里筑城防御 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 晋国,有什么能满足他呢?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边境,有想要扩大他西边的边境,如果不使秦国受损,那么他将到哪里取得土地呢? 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秦国受损而让郑国获益,希望大王您考虑这件事。 通悦 结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就,表承接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 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帮助,我不能到达这个地步 借助,依靠 人之力而 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却 使 受损 自己的 结交 通智 吾其还也。”亦去之。 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臣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 听说 要求 使 稳固 疏浚 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 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蓄自己的道德仁义。 却 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 希望 安定,太平 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 我虽然是最愚昧无知的,但知道这样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对于那些明智的人呢?人君掌握着重要的神器,占据着广大的天下,应该推崇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着无止境的美善。 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德 来 行节俭 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 达到 控制 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他们,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不悦服。怨恨不在于大小,的是;(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的。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自己被堵塞、,就要想到虚心意见;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