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重点讲义

* 褶皱构造是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在所有的沉积岩及部分变质岩构成的山地都会存在不同规模的褶皱构造。小型的褶皱构造可以在一个地质剖面上窥其一个侧面的全貌;而大型构造往往长宽超过数千米到数万米。 (一)地质方法 1.岩层观察与测量 必须先对一个地区的岩层顺序、岩性、厚度、各露头产状等进行测量或基本搞清楚,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褶曲是否存在。然后根据新老岩层对称重复出现的特点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再根据轴面产状、两翼产状以及枢纽产状等判断褶曲的形态(包括横剖面、纵剖面和水平面)。 2.野外路线考察   一是采取穿越法,即垂直岩层走向进行观察,以便穿越所有岩层并了解岩层的顺序、产状、出露宽度及新老岩层的分布特征。二是在穿越法的基础上,采取追索法,即沿着某一标志层(即厚度比较稳定、岩性比较固定鲜明、在地貌上的反映比较突出的岩层)的延伸方向进行观察。 (二)地貌方法 各种岩层软硬薄厚不同,构造不同,在地貌上常有明显的反映。例如,坚硬岩层常形成高山、陡崖或山脊,柔软地层常形成缓坡或低谷,等等。下面扼要介绍几点与褶皱构造有关的地貌形态: * ①断层面——岩层受力后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 特征:a.呈面状展布,具有一定的走向、倾向、倾角。 b.断层面有的光滑,有的具擦痕,有的呈波状起伏, 有的较粗糙。 ②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可直可弯,甚至形成一条宽窄不等、成带状分布的破碎地带,称为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盘——断层面两侧的断块称为断层盘。位于断层面上方的称为上盘,下方的称为下盘。相对上升的一盘称为上升盘,相对下降的一盘称为下降盘。 ④断层位移——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距离。 1.整合接触 沉积岩之间分为 2.假整合接触 3.角度不整合接触 沉积岩与侵入岩之间分为 1.沉积接触 2.侵入接触 第三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①整合接触 ——指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是连续而渐变的,沉积作用没有间断。 意义:表明该地区地壳运动相对较为稳定,一直处于持续下降或持续上升状态,因此沉积物能够连续沉积而形成整合接触。 第三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②假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 指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分界面为剥蚀面(沉积间断面)。 意义:表明该地区,老地层形成后,地壳均衡上升为陆,使该地层遭受风化剥蚀,形成了剥蚀面,随后地壳均衡下降,在剥蚀面上重新接受沉积,并形成了新地层,这种接触关系是地壳升降的重要标志。 第三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平行(假)不整合 第三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③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分界面为剥蚀面,并且剥蚀面产状与新地层一致,老地层以不同角度斜交接触。 意义:表明老地层形成后经受了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了变形(倾斜或褶皱)并遭受风化剥蚀,形成剥蚀面,然后地壳下降,在剥蚀面上接受沉积形成新地层。 第三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角度不整合 第三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④侵入接触 是岩浆的侵入体穿插到周围岩石之中,其标志是: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有接触变质现象,围岩年龄早于侵入体。 意义:表明该地区曾经发生过较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岩浆侵入形成侵入体。 第三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 第三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⑤沉积接触 地层覆盖在侵入岩之上,分界而为剥蚀面。 意义:表明侵入岩体形成后,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其上部的围岩及部分侵入岩体被剥蚀掉了,形成剥蚀面,然后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形成新的地层。地层年龄晚于侵入体,其标志是:具有剥蚀面。 第三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沉积接触 第三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注意:侵入接触和沉积接触往往在一定区域内同时存在,要注意他们的鉴别特征。 第三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研究岩层的接触关系对于研究了解地壳运动的性质、规模以及恢复古地理环境,了解古生物群的变化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构造运动过去发生了,现在还在运动,将来仍会继续运动,只要地球存在一天,构造运动就不会停止。 第三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第四节 构造运动的旋回性 构造运动是剧烈与和缓交替进行的,即构造运动的演化具有旋回性特点。从而是地壳的演化也具有旋回性的特点。 构造旋回大致可分为7个旋回: 第四节 构造运动的旋回性 1.太古代旋回 时间:全太古代(Ar),约2 500~3 000Ma(亿年)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