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弹性——栖居于古典废墟的现代汉诗论文.docVIP

诗意的弹性——栖居于古典废墟的现代汉诗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意的弹性——栖居于古典废墟的现代汉诗论文.doc

  诗意的弹性——栖居于古典废墟的现代汉诗论文 许多评论者与研究者都认为,汉语诗歌在由古典诗向现代诗的演进之中,已然丧失了太多的诗意,甚至有些现代汉诗的创作者也有如许的意见,为此,他们痛心疾首,却又茫然无绪。在以文言为载体的古典诗歌的庞大阴影之下(甚至也有若干古代白话诗的阴影,这部分“白话诗”中的“白话”——如胡适《白话文学史》所引述的一些作品文本.freelage),..许多观念、情感、伦理的关系——这些——涌现于意识流中。……文字以它的轻重疾徐,长短高下,调解这张‘人生之网’,使它紧张,使她松弛,使它起伏或平静”,在这里,文字的巨大用处,便不是通过传统意义上的声律,而是通过一种语言自有的内在韵律迸发出来。有时候,这种迸发的力量还相当巨大,昭示着一种可与格律严谨的古典作品相颉颃之美。 这是吕德安1993年寓居美国时写作的《解冻》: 一块石头被认为呆在山上 不会滚下来,这是谎言 春天,我看见它开始真正的移动 而去年夏天它在更高的山顶 我警惕它的每一丝动静 地面的影子,它的可疑的支撑点 不像梦里,在梦里它压住我 或驱赶我跌入空无一人的世界 而现在到处是三五成群的蜥蜴 在逃窜,仿佛石头每动一步 就有一道无声的咒语 命令你从世界上消失,带着 身上斑斑点点的光和几块残雪 而一旦石头发出呼叫,草木瑟瑟发抖 它那早被预言过的疯子本性 以及它那石头的苍老和顽固 就会立即显现,恢复蹦跳 这时你不能说:继续 呆在那里。你应该躲开 你会看见,一块石头古里古怪 又半途中碎成两半 最后是一个饥渴的家族 咕咚咕咚地到山底下聚会 在一条溪里。这是石头的生活 当它们在山上滚动,我看见他们 一块笔直向下,落入梯田 一块在山路台阶上,一块擦伤了自己,在深暗的草丛 又在一阵柔软的叹息声中升起 又圆又滑,轻盈的蓝色影子 沾在草尖上犹如鲜血滴滴 我想,这就是石头,不像在天上 也不像在教堂可以成为我们的偶像 它们只是滚动着。一会儿这里一会儿那里, 在我们的梦中,在我们屋顶 (那上面画着眼睛的屋顶) 而正是这些,我们才得知山坡 正在解冻,并避免了一场灾难 如果对这首诗的情境沉入得深一些,就能体悟到诗中那种强大的内在的张力,与暗含的然而很分明的节奏。这便是现代新诗所特有的内在格律。语词本身带来了格律上的平衡 ,“鲜血”,“擦伤”,“灾难”,“柔软”,不同色彩,不同力度和不同质素的词错综糅合在一起,构成奇妙的结构上的和谐,而这种和谐结构也正式所谓内在格律的一部分。 对新诗格律的研究,是具有深度的思考,在文学史研究上有某种继古开新的意味,总结古典诗歌之所“无”,透析现代诗歌之所“有”,从中也许可以发现汉语诗歌的历史演变的整体轨迹。一旦彻底把捉到新诗格律的奥秘,也将对汉语诗歌在当代的创作产生鲜明的裨益。 三 据说,新诗在发展中还有一大失落,也是相较于古典诗歌的不足,就是所谓“意象”的失落。但是事实似乎并不全如此。 古今诗歌中的意象,当然一定是不尽相同的,或许古之意象,如今少了几项,然而今之意象,或许也超出古典的拘束了呢?古今诗歌在意象的描绘与其对诗意的表现作用上各有擅场而已,又何必说现代诗一定丧失了意象呢?古典情境中的意象,所能引起的联想其实也是有限的,它并不能囊括现代文学中所有意象的韵味与理致。现代诗的意象系统完全不能被古典诗的意象系统所框定,现代诗的意象读解方式也与古典诗的意象读解方式有所歧异。在现代诗歌中,意象有时是相当隐晦而暧昧的,它往往是不容易被觉察的对象,这也可说明为什么有人说读古诗只需要感情的准备,而读现代新诗需要智力,此语实际上道破了现代诗超越古诗之处。 古人许多诗集的起始处,往往先有几句题辞。到了后来,这种题辞往往成为肤浅的陈言滥语,当然更不见得有多少摄人心魄的意象。出版于二十年代的韦丛芜的诗集《君山》和其中的《冰块》,有两句题辞:“消不了的是生的苦恼,治不好的是世纪的病”。这里的“世纪的病”,便是现代新诗中所特有的语词,也可看作是一种意象。按照古典的诗歌理论,意象的内容须是一些实有的感性的能引起联想的物件或形象,如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杜甫) “天际识归舟 云间辨江树”(谢眺) “龙门横野断 驿树出城来” (杜甫) “岩下云方合 花上露犹泫”(谢灵运) 又或是多个形象构成的整体氛围和环境,如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马致远 ) 但是在现代文学中,一些看似虚幻的事物,也可作为意象的内容来加以体会,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些审美对象也已经能给予从前所不能给予的想象与感受,因此也能作为意象来对待,如上述韦丛芜诗集中的“病”,这便拓展了诗歌意象的空间,并且清楚地呈现出古典与现代意象系统的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