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与苏南工业的连进和竞争论文.docVIP

近代上海与苏南工业的连进和竞争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上海与苏南工业的连进和竞争论文.doc

  近代上海与苏南工业的连进和竞争论文 .freelent),到1900年,上海共拥有中外缫丝厂27家,而后来作为苏南缫丝业中心的无锡此时尚无一家现代的缫丝工厂。27家缫丝业在上海的激烈竞争,使得丝原料干茧的供应严重不足,干茧价格的上涨提高了缫丝企业的成本投入,影响了企业的产出效益,于是外资企业首先开始放弃直接投资缫丝业,再加上上海的水源不洁,使得缫丝业开始了“甲→乙模式”的转移,无锡以其原料充足、水源清洁受到青睐。1904年周舜卿在无锡东*土+夅创办的裕昌丝厂开启了无锡现代缫丝业的先河,继之有1908年创设的乾甡丝厂和源康丝厂,1909年又创设了振艺协纪、诚记两厂。截至1936年,根据江苏省对无锡缫丝业的调查,共有丝厂45家,总资本额达192万元。(注:《江苏省工业调查统计资料1927~1937年》,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203页表。)至此,无锡的缫丝业已成为无锡缫丝、棉纺织、面粉三大行业之首,在全国的缫丝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锡也由此成为了全国的“丝都”,极大地推动了无锡近代经济的发展,成为无锡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基石。 (二)乙→甲模式 该模式是以苏南为基点而发动的。根据近代社会里上海和苏南地区的各自地位,“乙→甲模式”主要表现为苏南地区的个别行业或企业集团在自身的实力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把势力渗入到上海这一大市场,利用上海在中国近代社会的特殊地位,以求得更大更快的发展。 从地理区位上看,上海是以苏南地区为依托的,没有苏南地区对上海的支持就不会有上海从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早在太平军逼近南京时,“天京以及各处子女大半移徙苏郡,又由苏郡移居上海”(注:《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4页。),形成了一股“搬移者始自关外(南京),旋及苏州,十去其七,渐及上洋(上海)”(注:《太平天国史料专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482页。)的人口流动潮流。如苏南地区出身于“素有名誉之世家”的席立功,在太平军到来之际,其父“偕昆仲三人,避乱于上海”(注: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960页。)。这股人口流动潮对上海的影响远不止增加了上海的人口,使上海“人满为患”(注:《北华捷报》,1860年11月3日,1864年1月2日。),重要的是,这些豪门望族在逃亡上海的同时,携阖家之资以逃,使得苏南地区的资金伴随着这股人口流动潮而流向了上海。随着上海开埠日久,他们在上海耳濡目染,纵然太平天国起义失败,他们也不愿再回到家乡。由此,他们携带到上海的资金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部分,对上海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这批外来的资金在上海首先投入的是金融业,如苏州地主程卧云在逃亡上海时曾携带家资10万两,在上海开设了钱庄(注:《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38页。),使得“租界钱庄当时均系避地官绅所开设”(注:姚公鹤:《上海闲话》,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61页。)。对此,中外时人均有记载,《申报》载曰:“昔年票号皆荟萃苏垣,分号于沪者只有数家,资本无此时之巨,专以汇兑为交易而不放长期。军兴以来藏富于官。票号交结官场,是以存资日富。迨东南底定,上海商埠日盛,票号聚于斯者二十四家,其放银于钱庄,多至二三百万两。”(注:《申报》1884年1月12日。)《北华捷报》则载曰:“上海租界在刚结束的一年内所经过的改变是惊人的。每条大马路都有高大的洋房兴建起来,中国行庄的数目也大有增长。这些表明租界的财富日益增长和重要的迹象,可以从每天都有新行庄开张,新公司成立的情况而得到证实。所有这些新开张的行庄都是营业鼎盛,而所有这些新成立的公司,又都是完全依靠当地的财源筹集资本的。”(注:《北华捷报》,1860年11月3日,1864年1月2日。) 资金的流动在促进上海经济发展的同时,就苏南地区而言,则是使原先的繁华之区日渐衰微。如嘉定县城,原有“大小商店二百五六十家……贸易物自日用品外,以棉花、米、麦、蚕豆、黄豆、布、茧、六陈、豆饼、竹、木、牛皮之属为大宗,市况向极繁盛,尤为米市萃荟处。洪杨役后大衰”(注:黄世祚:《嘉定县续志》卷一,市镇。引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这笔从苏南流到上海的资金确切数字恐怕很难统计,但绝不是小数,其对上海发展的作用也绝不可低估。从资金流动这一角度讲,上海的发展本身多少也是“乙→甲模式”作用的结果。 甲午战争之后,苏南的工业在上海的辐射下,开始了其现代化的历程,出现了气势磅礴的兴办现代工业的浪潮,其中以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为三大支柱行业,涌现出了一批弄潮儿,他们孜孜以求,积极进取,把自己的势力渗进了上海。 在棉纺织业中,常州刘国钧的大成纺织染公司就是一例。刘国钧原本是在家乡常州经营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